帝
幸
蜀
马
嵬
山
色
翠
依
依
,
又
见
銮
舆
幸
蜀
归
。
泉
下
阿
蛮
应
有
语
,
这
回
休
更
怨
杨
妃
。
写景
历史
怀古
咏史
情感
宫怨
帝都
成都
译文
马嵬山色依旧翠绿迷人,又见君王的车驾回京蜀地。
地下的阿蛮(可能指杨贵妃)或许会说,这回别再埋怨杨妃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皇家的威仪,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首句“马嵬山色翠依依”写出了马嵬山的景色,山色深翠,层峦叠嶂,一片繁华。这里的“翠依依”四字,不仅形容了山色的鲜明,也给人一种柔和而连绵的感觉。“又见銮舆幸蜀归”一句,则转向皇家的活动,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这里写的是皇帝再次巡幸到蜀地的情景。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皇权的强大和对边疆地区的关注。“泉下阿蛮应有语”一句,则是一种设想,诗人假定泉水下的阿蛮(古代指南方少数民族)似乎也在议论什么。这里的“应有语”,是诗人的一种艺术加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最后一句“这回休更怨杨妃”则是对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感慨。在唐朝,杨贵妃因马嵬坡之变而被赐死,这里诗人似乎在劝慰人们不要再对她有更多的责难。整体上看,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反思,也表现出了一种宽容和超然的情怀。总体来说,罗隐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婉的情感。
罗隐
507首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谢送妃子园荔枝
宋·韩维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妃子园名犹未改,一笼丹实寄闲人。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虞美人(其二)深春
宋·赵长卿
冰塘浅绿生芳草。枝上青梅小。柳眉愁黛为谁开。似向东君、喜见故人来。碧桃销恨犹堪爱。妃子今何在。风光小院酒尊同。向晚一钩新月、落花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