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三
澳
诗
八
罩
澎
南
海
外
村
,
也
凭
鱼
艇
当
田
园
。
珠
玑
映
月
寻
花
屿
,
玳
瑁
乘
潮
戳
挽
门
。
九
夏
望
雷
消
飓
母
,
三
秋
祈
雨
长
薯
孙
。
往
来
商
舶
安
澜
渡
,
马
腹
鞭
长
可
勿
论
。
写景
咏物
田园
夏秋季节
往来商船
海洋
译文
在南海外边的八罩澎村庄里,人们用渔船当做自己的田园。
在月光下寻找花岛,那里的珠宝闪闪发光,而玳瑁则乘着潮水,穿梭在门口。
夏天的时候祈求雷雨来消除飓风,秋天的时候祈求雨水以养育庄稼。
商业船只往来繁忙,航行平稳安全,马鞭虽长,却无需担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外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首联“八罩澎南海外村,也凭鱼艇当田园”,开篇点明地点,描述了南海外村的地理位置,以及村民以渔艇为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八罩”可能是指岛屿或海域的众多,“澎”则可能指的是海浪或海洋的澎湃,形象地展现了南海外村所处环境的辽阔与壮丽。颔联“珠玑映月寻花屿,玳瑁乘潮戳挽门”,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美景。月光下,珍珠般的光芒与花朵点缀的岛屿相互映衬,而玳瑁在潮水中自由穿梭,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神秘。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海外村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颈联“九夏望雷消飓母,三秋祈雨长薯孙”,转而描述了南海外村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夏季多雷雨,人们期盼雷声能驱散飓风,带来安宁;秋季则是祈求雨水,以促进红薯等农作物的生长。这两句体现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利用,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尾联“往来商舶安澜渡,马腹鞭长可勿论”,最后描绘了南海外村与外界的交流。商船往来于海面,平安渡过,象征着贸易的繁荣与和平。同时,马腹鞭长的场景,或许是在强调海上运输工具的多样性,或是对过往商旅的怀念。这一联表达了南海外村与外界联系紧密,经济活动活跃的景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南海外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以及与外界的交流,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画卷。
猜您喜欢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采桑
清·陆懿淑
桑叶绿初成,提筐陌上行。东风初过去,一片剪刀声。
归辋川作
唐·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