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
牛
行
牢
牛
得
肉
那
忍
吃
,
匪
论
阳
报
谈
阴
德
。
忆
牛
初
生
成
犊
时
,
随
母
耕
田
眼
先
识
。
茧
栗
渐
长
初
胜
犁
,
脱
轭
项
间
染
能
赤
。
一
行
错
误
随
后
鞭
,
习
得
犁
行
如
界
直
。
耕
来
耕
去
禾
稻
成
,
得
閒
放
食
行
田
塍
。
稻
秫
掠
嘴
不
敢
食
,
自
齧
枯
草
甘
如
饧
。
马
终
蒙
帷
犬
蒙
盖
,
牛
岂
无
功
遭
横
害
。
动物
田园
悯农
母爱
赞美
译文
辛苦劳作的牛得到了肉,它又怎么会忍心吃掉呢?这不仅是阳世的善报,也是阴间的功德。
回想起牛刚出生时还是小牛犊,它跟着母亲在田里耕作,它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耕作的认知和熟悉。
小牛犊渐渐长大,刚开始它就能胜任耕田的任务,它的颈项上被磨得褪色变白,终于变得有力能犁地。
犯了错误之后它受到了鞭打,经过不断练习后学会了耕作的技巧,犁地时的行径直而平整。
田地里的稻禾因为耕作得以茁壮成长,它们收获时农夫让它停下来在田埂上自由漫步休息。
尽管稻子(高粱)贴近牛的嘴唇时(丰收的景象)使人垂涎欲滴,但牛却不敢吃它们,它自己啃食枯草也感到甘甜如饧(糖浆般的甜味)。
马终将遮盖在帷幕中,狗被盖住之后休憩,而牛难道没有功劳却要遭受无端的伤害吗?
赏析
这首《悯牛行》是宋代诗人许及之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牛在农耕生活中的辛劳与牺牲,以及与马、犬不同的待遇,表达了对牛的同情和赞美。诗中以“牢牛得肉那忍吃”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牛在农耕生活中的辛勤劳作,即使得到了食物也难以享用,反衬出其劳苦的生活状态。接着,“匪论阳报谈阴德”,指出牛不仅在生前为人类付出辛勤劳动,死后还为人类提供肉食,体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通过回忆牛从幼小到成长的过程,展现了牛从跟随母亲耕田到逐渐熟练掌握犁地技巧的成长历程,以及在农事间隙悠闲地在田埂上进食的情景,表现了牛的温顺与勤劳。“稻秫掠嘴不敢食,自齧枯草甘如饧”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牛在收获季节里对待食物的态度,即使稻谷唾手可得,它们也选择啃食干枯的草,甘愿忍受苦涩,表现出牛的节俭与谦逊。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终蒙帷犬蒙盖”,强调了牛与马、犬在待遇上的不平等,进一步突出了牛在农耕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最后,“牛岂无功遭横害”一句,表达了对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感慨,揭示了社会对牛的忽视与不公。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牛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及其被忽视的命运,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先秦·诗经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