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祭祀
礼乐
季节
节气
写风

译文

(诗的开头提及)最好的酒来展示清洁,符合时令的青蘋也应备好。摆放了美丽的瑶币进行献礼,同时奏响黄金的乐曲。
弹奏的弦声从古至今,解冻的景象也如旧时一般。抬头仰望,听到了肸蚃的声音,各种吉祥的征兆都汇聚而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包佶的作品,名为《祀风师乐章》。诗中的语言华丽,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古代宫廷祭祀仪式的壮观与神圣。"旨酒告洁,青蘋应候。" 这两句描绘的是祭祀时使用的美酒和精致的青蘋(一种香草)准备就绪,等待适当时机供奉。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是精神上的净化与期待。"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这两句表达了祭祀过程中的庄严和隆重,瑶币即珍贵的玉币,是古代用于祭祀或其他重要仪式的供品;而“乐献金奏”则是指用音乐来赞颂,用金制的乐器演奏,营造出一种喜庆与神圣并存的氛围。"弹弦自昔,解冻惟旧。" 这两句诗中,“弹弦自昔”表明古老的乐曲在祭祀时被再次演奏,这些音乐传承了悠久的历史;“解冻惟旧”则隐含着对过去、对传统的尊重和怀念,冻即是冬去春来之意,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最后两句诗通过“仰瞻”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而“肸蚃”则指的是祥瑞之气;“群祥来凑”则描绘了一种祥瑞云集、吉兆频现的景象,显示出祭祀活动中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祈愿。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祭风师(可能是指祭祀掌管风雨的神灵)的盛大场面,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美好的情感寄托。

包佶

36首
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

猜您喜欢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宁宗郊祀二十九首·再升坛
宋·郊庙朝会歌辞
紫坛岳立,神光夜烛。有俨旒采,有鸾佩玉。霄垠顾佑,祖宗熙穆。对越不忘,俾尔戬谷。
元夕
宋·方岳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于僧。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无能。后山亦有梅花月,不复年时兴可乘。
晚晴落照
清·爱新觉罗·弘历
急雨驱殢云,晚晴辉落照。入波翻画楼,挂树明烟峤。助之西北风,寥寥鸣万窍。迟日方立秋,气机已先到。鸣蝉惜景光,嘒嘒枝头噪。
秋胡行
魏晋·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