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音
诗
蜀
糖
利
市
胜
闽
糖
,
出
峡
长
年
价
倍
偿
。
挽
粟
更
教
资
鬼
国
,
三
杯
谁
觅
海
东
粮
。
地域风情
商业贸易
地方赞美
怀古抒情
城市
赏析
这首诗《海音诗》由清代诗人刘家谋所作,通过对比蜀糖与闽糖的市场价值,以及对海上贸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商业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独特洞察。首句“蜀糖利市胜闽糖”,直接点明了蜀地的糖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相较于福建的糖更为受欢迎和有利可图。接着,“出峡长年价倍偿”则进一步阐述了蜀糖价格高昂的原因,即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穿越三峡等险峻之地,因此成本增加,价格自然随之上涨。“挽粟更教资鬼国”一句中的“挽粟”指的是运输粮食,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鬼国”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运输粮食的艰难与危险,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异域。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暗示了海上贸易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最后一句“三杯谁觅海东粮”则将话题转向了消费层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又有谁能轻易地获取来自海东的粮食呢?这句话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商业活动背后社会现实的关注。整体而言,《海音诗》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商业、地理、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刘家谋
101首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二)竹枝
唐·白居易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送黎明府(其一)
宋·戴复古
黄岩万家县,山海界民居。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无。财多能办否,官满赋归欤。已作青云料,犹惊急急符。
寄李惟寅欧祯伯四首(其二)
明·胡应麟
远道亦何思,美人在京洛。白日丽中天,流云飘阿阁。煌煌五侯宅,冠带日相索。宁知瓮牖士,终岁长寂寞。
秋感(其一)
清·黄家鼎
消夏诗成墨未乾,秋风吹动泪阑干。正欣辽左连城返,忽报台中半壁残。墩烬葫芦明野火,山崩八卦落惊湍。云林图画沙莲水,如此膏腴保恐难。
读高念东先生琼花观诗,因怀广陵旧游即席联句
清·宋荦
琼花何意也愁人,且遣当杯酒入唇。万事扬州成旧梦,三生杜牧失前身。雷塘萤火犹侵夜,官阁寒梅待放春。吟罢新诗转惆怅,二分明月竹西尘。
观苏城闾阎之盛不减昔年既以慰怀兼成是什
清·爱新觉罗·弘历
旋转深叨造化功,昨春犹疫幸秋丰。肉疮剜补嗟黎献,满益损谦切已衷。资食资衣廑宵旰,任亲任近绕西东。羽林扈卫曾何藉,膝下原吾赤子同。
姜侯携酒过资寿寺中
明·傅汝舟
三年不到娱溪上,千里相逢沧海间。入寺杯盘留夜月,出城车马动秋山。松阴密傍星河转,鹤影低随灯火还。野客明时甘老去,劝君青鬓莫投閒。
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
宋·陆游
断笮飘飘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少城已破繁华梦,老境聊寻汗漫游。斜日驿门双堠立,早霜风叶一林秋。诗材满路无人取,准拟归骖到处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