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亭
怨
慢
·
柳
如
是
小
印
怅
人
已
玉
楼
仙
去
。
片
石
多
情
,
人
间
留
取
。
两
字
笤
华
,
阿
谁
镌
出
篆
文
古
。
绸
缪
花
乳
。
料
印
遍
簪
花
谱
。
玉
指
记
秋
风
,
当
红
豆
相
思
摩
抚
。
香
墓
。
傍
荒
庄
拂
水
,
只
剩
蘼
芜
盈
路
。
妆
楼
如
故
。
问
老
去
尚
书
在
否
。
更
欲
问
、
芳
姓
谁
传
,
借
垂
柳
、
春
时
飞
絮
。
甚
私
记
双
描
,
不
似
鸳
鸯
相
聚
。
咏物
柳树
怀古
悼亡
记梦
译文
惆怅的是,故人已经像仙子一样在玉楼离去。只留下多情的石片,在人间留存。
篆刻上那两个秀丽的字,是何人雕镌出?质地紧密如绸缎的花乳。
估计印章上的图案已被收录在簪花谱中。她那如玉的手指曾经抚摩着秋天的风,也曾经感受过红豆般的相思。
香墓。在荒芜的村庄旁,水边拂过,只剩下蘼芜草铺满小路。妆楼依旧如故。
询问年迈的尚书是否还在?
还想询问那芳名流传何处,借助垂柳的春日飞絮,传讯又何方?
私自记下这双描画,却不像鸳鸯那样相聚在一起。
赏析
这首清代词作《长亭怨慢·柳如是小印》由殷秉玑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柳如是的深深怀念之情。词中以"怅人已玉楼仙去"开篇,流露出对柳如是仙逝的哀伤与失落。"片石多情,人间留取"则暗示了她的遗物中留存着她的精神和情感。"两字笤华,阿谁镌出篆文古"描绘了她的小印,篆文古朴,仿佛凝聚了她的个性与才情。"绸缪花乳"和"玉指记秋风"进一步描绘了柳如是的细致与优雅,以及她与红豆相思的深情,暗示了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香墓"与"荒庄拂水"的场景,渲染了凄凉与寂寥,而"妆楼如故"又勾勒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问老去尚书在否"表达了对柳如是身后事的关切,"芳姓谁传"则透露出对后世对她记忆的忧虑。最后,词人感叹为何没有留下柳如是双人的共同印记,如同鸳鸯般相依相伴,表达了对未能共度余生的遗憾。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柳如是的回忆和怀念,展现了词人对这位才女的敬仰与惋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