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词
写修炼或道法
哲理

译文

在太乙坛前摆放着偃月炉,无需添加柴炭,也不需要任何吹捧之力。
在这其中,金色的仙翁骑虎归去,进入了瑶池宫阙,而年轻的女子则骑着龙来到了雪壶之中。
她们采得三斤寒水玉,经过炼化后,最终变成了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从此以后,只需运用抽添之法,便能孕育出一个像她一样可爱的婴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修炼丹药的奇幻画面,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太乙坛前,偃月炉中不需柴炭也无需吹嘘,便能炼制丹药,这是对道家修炼之术的一种夸张描述,显示了作者对神仙方术的向往和迷信。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壳,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金翁(指凤凰)乘虎而行,瑶阙(仙宫之意),以及姹女(美貌女子)跨龙至雪壳,都展示了超凡脱俗的神仙世界,充满了仙气和幻想色彩。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这里“寒水玉”可能指的是清晨露水之中的晶莹剔透,而“夜明珠”则是传说中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宝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强调了修炼丹药的神奇效果。最后一句“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则表达了一种将道家修炼之术与生育结合起来的奇特想法。这里的“抽添法”可能是一种神秘的养生或修炼方法,而“产个婴儿一似渠”则是对这种方法效果的一种夸张说法,渠可能指的是某种仙人或具有特别能力的人物。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和道家方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神秘世界的无限想象。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