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泉
关
燕
晋
分
疆
处
,
雄
关
控
上
游
。
地
寒
峰
障
日
,
天
近
鹗
横
秋
。
虎
护
千
年
树
,
人
披
六
月
裘
。
夜
来
风
不
止
,
严
鼓
出
谯
楼
。
地点
龙泉关
写景
山水
秋天
边塞
咏物
鹗
译文
译文:在燕国和晋国交界的地方,有一座雄伟的关隘控制着上游的交通。
译文:寒冷的地带山峰遮挡了太阳,天空近在咫尺,而秋天的天空上横亘着飞翔的鹗鸟。
译文:老虎守护着千年的老树,人们身披六月的厚衣。
译文:夜晚的风不停歇地吹着,严密的战鼓声从谯楼上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边关——龙泉关的景象。诗人严遂成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燕晋地区边境的壮丽风光和独特的气候特点。"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开篇点明地理位置,显示出关隘的重要战略意义,控制着河流上游。"地寒峰障日,天近鹗横秋",进一步描绘了关隘周围的环境,寒冷的天气使阳光被山峰遮挡,而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开阔,鹰在空中翱翔,增添了苍凉与辽阔的意境。"虎护千年树,人披六月裘",运用象征手法,老虎守护着古老的树木,暗示了边关的古老与威严,而即使在六月酷暑,守关的人们仍需穿着皮衣,体现了边关生活的艰苦与严酷。最后两句"夜来风不止,严鼓出谯楼",通过夜晚持续的风声和谯楼上传来的严肃鼓声,渲染出边关的紧张气氛,表达了戍守者的警觉与坚韧。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龙泉关的雄浑与边关将士的英勇,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边塞诗的特色。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