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东岳庙
怀古
写景
咏物
赞颂
四季
夏天
山水
抒情

译文

皇帝头戴冕旒,身佩玉玺,端坐在青宫之中,曾见证了皇帝在二月份的虞巡。
似乎听到了神灵在虚空中对武帝的言语,郑重地拜见了真宗,并收到了天书。
六朝时期的桧柏树依旧屹立不倒,形状如同龙一般古老,四壁云雾缭绕,仿佛有蜃气贯通。
这片土地环绕着大海,与十二个诸侯国相接,五个诸侯国的地位高于中岳嵩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岳庙的庄严与神圣氛围。开篇“冕旒搢珽座青宫”,以冕旒和珽象征庙宇的庄重与威严,青宫则暗示庙宇的古老与尊贵。接着,“曾见虞巡二月东”一句,借历史上的帝王巡狩之事,强调东岳庙在古代的重要地位。“神语虚空闻武帝,天书郑重拜真宗”两句,运用典故,分别提到汉武帝与宋真宗对东岳庙的敬仰,通过神迹与天书的传说,进一步凸显庙宇的神秘与崇高。接下来,“六朝桧柏龙形老,四壁云雷蜃气通”描绘了庙宇周围环境的壮丽与神秘,桧柏苍老如龙,四壁云雷与蜃气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最后,“负海环封齐十二,五诸侯位冠中嵩”总结了东岳庙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不仅位于大海环绕的广阔区域,还与众多诸侯国相邻,地位显赫,如同中嵩一样,是群山之中的佼佼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东岳庙作为宗教圣地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