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游
白
云
寺
檀
旃
远
出
白
云
隈
,
邀
友
秋
游
策
蹇
来
。
竹
径
梵
音
传
爽
籁
,
石
坛
屐
齿
印
苍
苔
。
一
帘
花
雨
禅
心
静
,
半
榻
茶
烟
鹤
梦
回
。
瑟
瑟
疏
林
红
叶
下
,
暮
鸦
解
客
漫
相
催
。
写景
秋日
竹径
石坛
动物
暮鸦
禅意
友情
抒情
译文
檀旃(一种植物)远自出在白云隈(即云边),我邀请好友来此秋游,骑驴前往。
竹林小径传来梵音(佛教音乐),令人心神爽朗,石坛上印着屐齿(木屐留下的印迹)和苍苔(青苔)。
一帘花雨洒落,我的心境宁静如禅,半张床榻旁,茶烟袅袅升起,仿佛鹤梦回旋。
瑟瑟作响的疏林间,红叶飘落,暮色中的乌鸦似乎在催促我们离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游览白云寺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人以“檀旃远出白云隈”开篇,巧妙地将檀香与白云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邀友秋游策蹇来”一句,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旅程的轻松与自在。“竹径梵音传爽籁,石坛屐齿印苍苔”两句,通过竹径上的梵音与石坛上友人的足迹,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清风中的梵音,看到石坛上斑驳的苍苔,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帘花雨禅心静,半榻茶烟鹤梦回”则将画面推向了高潮。诗人以“花雨”比喻雨中绽放的花朵,形象地描绘了禅心在雨中的平静与纯净;“茶烟”与“鹤梦”则分别代表了茶道的雅致与仙鹤的高洁,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净化的意境。最后,“瑟瑟疏林红叶下,暮鸦解客漫相催”两句,以秋日林间红叶飘落、暮鸦归巢的景象收尾,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寓意着旅程的结束与内心的回归。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猜您喜欢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学书十绝(其三)
宋·李之仪
未逢四祖且堆堆,才见龙潭眼便开。龙去潭空人自老,衔花百鸟漫飞来。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其四)
宋·范祖禹
白日春台上,欢娱莫诉杯。飞花留客醉,啼鸟近人来。
晚秋过相国寺怀然上人
明·朱睦㮮
与君结静因,回首俱陈迹。缅忆山中游,岁景倏已夕。秋飙飒空林,淡月来寒石。兀坐亦何言,含情念畴昔。
游飞来寺
元·梁士楚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陪诸友夜饮作
明·纪坤
山鸟何曾谙管弦,邀留无那主人贤。黄蜂紫蝶如相识,绿酒红镫亦可怜。稍避喧阗殊剌促,似防冷落转周旋。才知杜老真潇洒,解共燕姬晚放船。
次韵杨仲彰见寄
明·李昱
闻道草玄亭子深,杖履日日事幽寻。酒醪每同田父饮,诗句或与山僧吟。阶前鹤啄碧苔色,篱下犬眠红杏阴。几回怅望莫云远,有怀不写谁能禁。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宋·陈与义
海内无坚垒,天涯有近亲。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