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寄
李
北
山
先
生
四
首
(
其
四
)
龙
门
何
日
御
,
流
想
碧
山
隅
。
文
雅
从
先
进
,
声
名
避
大
巫
。
白
云
康
乐
墅
,
春
酒
步
兵
厨
。
早
晚
抽
簪
去
,
能
容
绛
帐
趋
。
写景抒情
田园
友情的表达
春天写景
声名赞颂
宴饮场景
译文
龙门何时能够乘御而出,流淌的思绪延伸至碧绿的山坳之中。
文雅是从先进的礼仪和知识中产生的,名声却需要避开那些更为伟大的人物的光辉。
白云飘荡在舒适的山庄上空,春日的美酒在兵营的厨房里等待着享用。
何时能抽去头上的簪子(意指辞官归隐),能从容地走向师长的讲堂。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奉寄李北山先生四首》之四。诗中描绘了对友人李北山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其生活情趣的向往。首句“龙门何日御”,以龙门象征高远的目标或理想,表达了诗人对实现个人抱负的期待与憧憬。“流想碧山隅”则通过想象中的碧绿山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文雅从先进,声名避大巫”两句,既是对李北山文采飞扬、名声显赫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自身追求的自我激励。这里“先进”和“大巫”分别代表了前辈和权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与决心。“白云康乐墅,春酒步兵厨”两句,运用典故,将李北山比作古代文人谢灵运(康乐公)和阮籍(步兵校尉),暗示李北山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雅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最后,“早晚抽簪去,能容绛帐趋”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随李北山的脚步,投身于文学与学术的追求之中。这里的“抽簪”意指辞官归隐,而“绛帐趋”则是向老师学习之意,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独坐
明·张元凯
孤亭散玄草,独坐对青樽。啼鸟留在径,落花飞出门。
此身
金·秦略
此身日日一箪贫,贫里留残自在身。独把筇枝行又立,东风花柳不嗔人。
招郑服之
宋·周弼
归心同一路,况复在新年。梦著登山屐,闲随渡水船。宿蒿迷旧陇,春葑起闲田。醉卧天池上,知君在我先。
春园
明·袁凯
春园江水上,江雾日昏昏。沙暖常垂钓,花深不闭门。家童锄垄麦,野客共盘餐。衰老仍耽酒,经年懒出村。
丙戌春过梓潼即事
宋·李曾伯
天公殊不间西东,物意人情处处同。麦垄绿雏犹欠雨,花蹊红稚不禁风。子规又唤天涯客,布谷还催田舍翁。欲挽游丝网春住,归鞍催我又匆匆。
再献五章奉资一笑(其五)
宋·李至
小院荒凉亦自如,才盈五亩又无馀。槛中脩竹依时种,壁上斜行信手书。雨打杏花将烂漫,风吹杨柳渐扶疏。诚知浊酒非公饮,频为芳辰过陋居。
春日过王汝文宅
明·王应鹏
江州三月是花天,日泊门前载酒船。朝雨忽闻啼布谷,独开桑牖课春田。
过西兴
宋·楼钥
几载京尘涴客裘,江村乍入倍清幽。柔桑稚麦寒犹在,流水落花春又休。苍狗浮空惊易失,白驹过隙若为留。细思谁似垂纶者,寘酒烹鱼百不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