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吴
少
溪
宫
录
七
十
(
其
二
十
九
)
寄
王
对
南
相
君
午
桥
花
竹
为
谁
欢
,
毋
谓
成
功
在
考
槃
。
海
上
烟
尘
方
络
绎
,
中
原
黎
庶
欲
凋
残
。
舆
情
此
日
归
司
马
,
揆
路
何
年
起
谢
安
。
同
学
老
生
无
世
虑
,
亦
题
尺
牍
劝
加
餐
。
山水田园
惜时
赠答
秋节写景
抒发感慨
边塞思虑
亲情友谊
译文
午桥旁的花竹在为谁欢欣呢?不要认为成功就在那隐居之地。
海上的战事正繁忙不断,中原的百姓生活困苦,即将凋零残败。
民心今日归顺了司马,何时才能有像谢安那样的人来担任重任呢?
老同学没有世俗的忧虑,也通过书信劝告我多加餐食,保重身体。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二十九)寄王对南相君》中的一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切关怀。首句“午桥花竹为谁欢”,以午桥的花竹无人欣赏来隐喻国家的时局,暗示着国家的繁荣景象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心。接着,“毋谓成功在考槃”一句,借用“考槃”这一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担忧,并强调真正的成功不应仅限于个人的隐居生活,而应关注国家的兴衰。“海上烟尘方络绎,中原黎庶欲凋残。”这两句描绘了当时国家边疆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景象,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接下来,“舆情此日归司马,揆路何年起谢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者的期待与希望,希望他们能像历史上的优秀政治家一样,为国家带来稳定与繁荣。最后,“同学老生无世虑,亦题尺牍劝加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和老朋友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同时也借机劝勉友人保重身体,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人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