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宿
西
写景
地点
咏物
赞美
秋天
情感
客行经历
名胜

译文

我一直仰慕香山的胜景,振奋精神走过石林。
烟雾弥漫的山中通向另一个世界,台殿则建在层层山峰之中。
地面尽头群峰汇聚,天空在四壁之下显得阴暗。
松树遮蔽了太阳,杏树下的阁楼高耸入云。
树木结出菩提般的颜色,泉水流淌伴随着佛音。
归去的云朵在朱红的拱门上停留,闲适的鸟儿在翠绿的屏风间吟唱。
一座名叫多宝的宝塔耸立着,一片称为布金的田地被开发出来。
西湖的寒雨停了,北面的屋顶烟雾弥漫得很深。
游客们享用着供品,僧人们的房间被薜荔藤蔓所包围。
禅心无有去住之念,游历的痕迹像浮沉的云烟般变幻莫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于慎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山寺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气息。首联“夙慕香山胜,振衣度石林”表达了诗人对香山寺的向往之情,通过“振衣”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出攀登石林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颔联“烟岚开上界,台殿倚层岑”描绘了香山寺所在之地的壮丽景象,烟岚缭绕,仿佛与天界相连,台殿高耸,依附在层层山峦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颈联“地尽群峰合,天回四壁阴”进一步描绘了香山寺周围群峰环抱、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尾联“西湖寒雨断,北阙暮烟深”则以西湖和北阙为背景,通过“寒雨”和“暮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与香山寺的宁静和谐形成对比。中间部分“松关旁翳日,杏阁仰扪参。树结菩提色,泉飞梵呗音。归云朱拱宿,闲鸟翠屏吟。涌塔名多宝,开田号布金”详细描绘了香山寺内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活动。松树遮蔽阳光,杏阁中传来诵经之声,菩提树下绿意盎然,泉水流淌发出梵呗之音,归云环绕寺庙,闲鸟在翠绿的山屏中吟唱,涌动的佛塔象征着多宝之名,开垦的田地则寓意着财富与繁荣。最后,“客饭伊蒲供,僧房薜荔侵。禅心无去住,游迹且浮沉”表达了诗人对香山寺僧侣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他们以素食供养客人,僧房被薜荔覆盖,禅心无拘无束,游历于世间,但内心却保持着平静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香山寺的自然美景、宗教氛围以及僧侣的生活状态,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