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华
甥
书
蓬
门
无
事
懒
巾
车
,
日
日
清
斋
足
野
蔬
。
傲
俗
已
甘
牛
侩
饮
,
开
缄
忽
见
豹
奴
书
。
云
低
淮
甸
山
如
墨
,
春
入
燕
台
雪
满
渠
。
为
问
骑
驴
京
国
客
,
赏
奇
东
观
近
何
如
。
写景抒情
春天写景
山水田园
咏物
豹奴书
悼亡
华甥书
译文
我居住的地方很朴素,没有什么杂事来打扰我,我也不喜欢驾着马车出去,每日素食为主,很满足于这样的清心寡欲和清闲,各种野菜充当我食物的一部分。
世俗之事我已经不介意,也不再去同商贩交易斤斤计较了,收到了一封朋友寄来的信(从某个封闭或未知的境地)。
天空低垂,淮河平原上的山峦像墨色一样厚重,春天已经到来,燕台之地雪已经满渠。
我想问问去京城游历的人(可能是骑着驴子的),你们去往东观附近游赏的时候,最近那边景色如何了?
赏析
这首清代蒋继伯的《得华甥书》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闲适与淡泊。首句“蓬门无事懒巾车”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和心境的宁静,不愿因琐事出门。接着,“日日清斋足野蔬”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每日以粗茶淡饭度日,自得其乐。“傲俗已甘牛侩饮”一句,通过“牛侩饮”暗指与世俗的疏离,诗人甘愿过着质朴的生活,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收到外甥的来信时,诗人意外而惊喜,因为“开缄忽见豹奴书”,豹奴书可能指的是书法精美或内容出人意料的书信。“云低淮甸山如墨”运用比喻,描绘了淮甸地区阴沉的天气和墨色般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凝重的氛围。而“春入燕台雪满渠”则展示了春天的到来,尽管仍有积雪,但生机盎然,暗示着希望和变化。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收尾:“为问骑驴京国客,赏奇东观近何如?”他向在京都的外甥发出疑问,询问他们欣赏奇景的体验是否能及得上自己在乡间的自然之趣。整首诗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猜您喜欢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书林逋诗后
宋·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
王子荣过家上冢
金末元初·李俊民
暂令元戎小队行,尽驱春色入山城。葱葱佳气随轩盖,袅袅高风卷旆旌。题柱桥边男子志,散金闾里故人情。贵游前后知多少,不使堂虚昼锦名。
圆蛤
宋·唐庚
黄犊鸣水中,相顾皆愕然。探之无所得,有蛙仅如钱。持问旁舍翁,云此号圆蛤。夏潦涨沟渠,喧呼自酬答。卒然闻其声,谓当可专车。既见一拊掌,寸莛量有馀。物生元气中,小大各异趣。蛙.....
春雨遣兴
宋·陈宗远
静看何物不关情,屋角青梅子已成。巢拂旧尘迎社燕,花移新树欲流莺。寒生帘幕深春雨,暖卜园林甚日晴。病起无聊休把酒,东君去住亦堪惊。
再赠西山隐者
清·马长海
山路逶迤入杳冥,十年重访枕烟庭。问名揩眼看蓬鬓,留客呼儿挈酒瓶。云似客闲朝出岫,鹤如人立夜听经。先生不与寰中事,长啸一声天地青。
说诗
清·宋湘
文章妙绝有邱迟,一纸书中百首诗。正在将军旗鼓处,忽然花杂草长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