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花
主人情感

译文

1、邀请的客人全都准时到来了,赏花时花儿也正盛开。
2、寒暄过后才得以互相熟络,风雨交加也不能互相催促。
3、宴会之上仿佛柳絮飘飞,门前车马疾驰如雷声阵阵。
4、主人的情意仍然深厚,客人怎能不流连徘徊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宴会盛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主人待客之情深和宾主间的情谊。"召客客俱来,赏花花正开"表明在一个美好的时节里,主人热情地邀请宾朋前来共赏盛开的花朵,这里的"花正开"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象征着宴会的热闹与喜悦。接着"寒暄方得所,风雨不相催"则展示了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没有寒冷和急促的风雨打扰,这样的天气为宾客提供了一种舒适的交流氛围,"寒暄"一词更传达出人们彼此间亲切、温暖的情感交流。"席上柳飞雪,门前车隐雷"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席上柳飞雪"可能是指宴会中的花瓣纷飞,而"门前车隐雷"则是一种借景生情的手法,隐喻着宾客如流水般不断到来,但又不至于带来惊扰,这里所展现的是一种和谐而美好的社交场面。最后"主人意仍厚,安得不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深情款待之感激与怀念。"主人意仍厚"意味着主人对客人的关怀依旧深厚,而"安得不徘徊"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宾朋怎能不心存思念、流连忘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与人际交往之乐的深刻体验。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