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哲理
怀古
写景
情感
思乡
友情
人生哲理
古路之行

译文

出门的道路很多,纵横交错难以预测。
我如今想要远行,需要询问曾经走过的客人。
慢慢地遇到路人,在青松旁向他们咨询。
客人问我要去哪儿,我回答说要去游览京城。
客人便指点重要的道路,说走这条路会有好处。
虽然古路宽广大道,却不如今天的路直接。
只走现今人们的路,就如同长出了翅膀。
那位客人与我道别后,我独自徘徊站立。
为了见到古今的路,恐怕会有差错。
现在的路上满是车轮的痕迹,古路上却荆棘丛生。
想要走现今人们的路,又怕背离了古人的足迹。
如果按照古人的路走,今人又会嘲笑我迂腐。
又想不出门,但有饥寒逼人。
悲哀的情怀,悠远的天空颜色。
不怕今人嫌弃,路还是要走古老的陌生路。
古老的陌生路虽然遥远,但可以保证不会失去什么。
努力吧,再努力吧,前人的知识难以理解。
无法再见到杨朱(古代贤人),他的精神永远让人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今古路行》由宋代诗人司马光所作,通过对比古今之路,表达了对人生选择与坚守传统的思考。诗中以“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开篇,描绘了人生的道路繁杂,难以预测。接着,“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诗人想要远行,却不知如何抉择,于是向曾经走过这条路的人寻求建议。通过与路旁路人的对话,诗人得知“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即古老的道路虽然宽广,但现今的道路更为直接。诗人决定“但行今人路”,认为这是获得助力的方式,如同借助翅膀飞翔。然而,他又担心“恐背古人迹”,害怕违背了传统与历史的足迹。在与路人的分别后,诗人陷入了深思:“为见今古路,无乃须差忒。”他意识到,选择道路时需要权衡古今,不能一味追求便捷而忽视了传统的重要性。诗人发现,“今路足轮蹄,古路饶荆棘”,现代的道路虽然方便,但古代的道路布满荆棘,象征着挑战与困难。他犹豫是否应该“欲行今人路”,担心会偏离古人留下的道路;还是“拟行古人路”,却又被现代人视为迂腐;最后,他无奈地想到,“拟不出门,奈有饥寒逼”,生活压力迫使他必须做出选择。在内心的挣扎中,诗人感叹道:“哀哀于此情,悠悠苍天色。”面对人生的选择与困境,他感到悲哀与无助。最终,他决定“不复见杨朱,路须行古陌”,即使面临非议,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踏上古老的道路,尽管它可能遥远且充满挑战,但至少能保持自我,不迷失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个人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创新之间的抉择时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坚守自我与传统价值的思考。通过诗人对“今古路”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