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莎
行
(
其
四
)
冬
落
叶
沉
云
,
岩
飙
卷
竹
。
冲
寒
漫
绕
栏
杆
曲
。
琼
瑶
踏
碎
认
梅
花
,
枝
南
笑
绽
胭
脂
萼
。
香
袅
金
猊
,
杯
浮
红
玉
。
花
前
按
谱
新
声
续
。
双
双
冻
雀
绕
枝
啼
,
万
山
欲
眠
寒
烟
绿
。
写景
写冬
咏物
写梅花
写鸟
冻雀
场景
译文
译文:落叶在云中沉落,山岩上的风卷起竹林。冷风冲撞着,环绕着弯曲的栏杆。
译文:美丽的玉石(或指雪花)踏碎后辨认出是梅花,梅花在南方的树枝上笑着绽放,如同胭脂般的萼片。
译文:香气袅袅升起,金色的狮子(可能是指香炉)旁,杯中漂浮着红色的玉(可能是指美酒)。在花前按照乐谱继续弹奏新的声音。
译文:一对对被冻住的雀鸟在树枝间绕飞啼叫,万山之中仿佛都要沉睡,只有寒冷的烟雾中透出绿色的气息。
赏析
这首《踏莎行》(其四)描绘了冬日的静谧与寒冷之美。开篇“落叶沉云,岩飙卷竹”以落叶和山风起笔,营造出冬日的肃杀氛围。接着“冲寒漫绕栏杆曲”,写出了人在寒风中漫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不畏严寒的精神。诗人通过“琼瑶踏碎认梅花,枝南笑绽胭脂萼”两句,将梅花的娇艳与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香袅金猊,杯浮红玉”则转而描写室内之景,金猊香炉袅袅升起的香气与酒杯中泛起的红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高雅的氛围。最后,“花前按谱新声续。双双冻雀绕枝啼,万山欲眠寒烟绿”几句,将室外的自然景象与室内的人文气息巧妙结合,通过冻雀的啼鸣和万山的寒烟绿,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宁静与深邃。整首词通过对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幅动人心弦的冬日画卷。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