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别
送别
情感
闺怨
春天
写景
咏物
怀旧

译文

害怕说起离开的日期,突然体会到了离别的滋味。
何况又是江南的三月天,送别春天的日子。
两岸的柳条仿佛因离别而悲伤,柔弱得仿佛可以折断,一襟的幽怨之情,又有谁能为我洗去呢?
在酒樽前,请不要再唱起那令人悲伤的离歌《阳关三叠》,更不要让我的悲伤更加增添。要记住曾经一起游玩的那些地方。
从今以后,会有多少的怨恨产生呢?即使是在花丛深处,我们曾经依偎着栏杆,共同诉说心声的地方。
旧日的景象如同一抹淡淡的眉毛注视着那精美的栏杆和雕刻的门槛,而现在门槛前的人影却已到了天边。
只剩下银钩般的题字还清晰可见在墙壁上,但只能徒劳地凝视着。

赏析

这首《满江红》是清代诗人袁绶为送别姨母前往嘉定而作,情感细腻,词意缠绵。开篇“怕说行期”,点出离别的愁绪,紧接着“乍领略、别离滋味”,直抒胸臆,表达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三月江南,正是春光烂漫之时,却也是离别之际,“江南三月,饯春天气”一句,将季节之美与离愁交织在一起,更增几分凄美。“两岸柔条和泪折,一襟幽怨凭谁洗。”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河岸的柳条仿佛也因离别而垂泪,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无法排解的忧愁。“向尊前、莫为唱阳关,添憔悴。”劝慰对方不要在酒宴上唱起《阳关三叠》,以免更加增添离别的哀愁。下片“游冶处,从头记。多少恨,从今起。”回忆过往的欢聚时光,预示着离别后将生出无尽的遗憾与思念。“算花深栏曲,长相依倚。”想象未来,即使身处异乡,也会像过去一样,寻找一处花深之处,寄托相思之情。“如旧山眉窥绣槛,槛前人影今天际。”以山眉窥视绣槛,暗示即便远隔千山万水,心中的牵挂依旧如影随形。“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结尾处,诗人想象着自己在墙上留下字迹,却只能空自凝望,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期待重逢的心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思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渴望,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之作。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