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
枝
二
首
(
其
一
)
朱
弹
星
丸
粲
日
光
,
绿
琼
枝
散
小
香
囊
。
龙
绡
壳
绽
红
纹
粟
,
鱼
目
珠
涵
白
膜
浆
。
梅
熟
已
过
南
岭
雨
,
橘
酸
空
待
洞
庭
霜
。
蛮
山
蹋
晓
和
烟
摘
,
拜
捧
金
盘
奉
越
王
。
咏物
写景
季节
秋天
赞美
情感
思乡
写果
荔枝
译文
译文:鲜艳如星的珠子在阳光下闪耀,绿色的琼枝上散落着小巧的香囊。
译文:龙绡般的壳里露出红色的米粒,鱼眼般的珠子包含着白色的浆液。
译文:南岭雨季过后梅子已经成熟,酸酸的橘子却仍在等待着洞庭的秋霜。
译文:在黎明的烟雾中采摘自蛮山的珍果,恭敬地捧着金盘献给越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荔枝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味。首句“朱弹星丸粲日光”通过形象地描述荔枝果实的红润与日光的照耀,展现出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紧接着,“绿琼枝散小香囊”则描绘了荔枝树上叶片间散发出的清新气息,以及这气息如同小巧的香囊般令人心旷神怡。“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两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和质感,将荔枝的外观与珍贵的宝石相提并论,不仅强调了其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对这平凡而又特殊果实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两句,通过季节的转换和地理位置的变化,描绘出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面。这里的“梅熟”暗示春末夏初,而“南岭雨”则提醒我们这可能是指中国南方的某个地区。而“橘酸空待洞庭霜”,则让人联想到秋季,橘子成熟之前的期待,以及洞庭湖周围特有的秋霜。最后,“蛮山蹋晓和烟摘,拜捧金盘奉越王”两句,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劳作中的农夫,他们在清晨的薄雾中采摘荔枝。同时,这里的“拜捧金盘奉越王”,则是对古代越国礼仪的一种传统回忆和尊崇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文化元素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徐夤
267首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