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崇
信
伯
奉
使
还
朝
开
国
风
云
委
庆
长
,
使
还
龙
节
正
煌
煌
。
馆
甥
初
识
汾
阳
第
,
揖
客
能
容
汲
黯
狂
。
瓮
里
葡
萄
浮
大
白
,
厩
中
苜
蓿
饱
飞
黄
。
朝
廷
一
饭
思
颇
牧
,
忠
孝
毋
忘
守
四
方
。
离别
送别
抒情
赞颂
边塞
怀古
写景
人情感
译文
历史记载下,国家的繁荣和盛世开始发展,为帝王之家的显赫成就。
在我首次踏入“汾阳第”馆阁的时候,遇到了友善的官宦之侄。这里容我尊称各路嘉宾,就如同对待汲黯的狂放不羁。
瓮中酒香四溢,如葡萄般醇厚,可以浮起大杯的酒来畅饮。马厩里的马儿饱食苜蓿,身姿矫健如飞黄。
朝廷之中,我时常思念那些英勇的将领,如廉颇和李牧。我们应当铭记忠孝之道,守护国家的四方疆土。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吕㦂所作的《送崇信伯奉使还朝》以豪迈之气贯穿始终,展现了对国家忠诚与个人风骨的深刻描绘。首联“开国风云委庆长,使还龙节正煌煌”,开篇即以宏大的历史背景铺陈,将崇信伯出使归来的盛况与国家初建时的风云变幻相联系,通过“龙节”这一象征权力与尊贵的符号,凸显了崇信伯身份的显赫与使命的庄严。颔联“馆甥初识汾阳第,揖客能容汲黯狂”,运用典故,借汾阳王郭子仪的府邸和汉代名臣汲黯的狂放性格,既表达了崇信伯归乡后受到的热烈欢迎,也暗示了其不拘小节、豪爽豁达的性格特征,同时暗含了对崇信伯在外交使命中展现出的非凡气度的赞美。颈联“瓮里葡萄浮大白,厩中苜蓿饱飞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崇信伯归家后的惬意生活场景。葡萄美酒、苜蓿丰盈,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富足,更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崇信伯在外交任务中为国家带来的荣誉与财富。尾联“朝廷一饭思颇牧,忠孝毋忘守四方”,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崇信伯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的高度评价。朝廷对他的思念,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忠诚与孝义品质的肯定。同时,提醒他不忘忠孝之道,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心系国家,坚守职责。整首诗通过对崇信伯归乡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与国家情怀的完美融合,既有对历史风云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与深沉的历史感。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