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阳
不
见
菊
次
诸
公
韵
(
其
五
)
风
流
人
稍
间
,
涉
笔
为
题
舆
。
今
我
思
黄
菊
,
携
君
近
绮
疏
。
先
秋
飘
桂
子
,
出
水
老
芙
渠
。
俯
仰
俱
陈
迹
,
聊
书
岁
执
徐
。
写花
重阳节
秋节
咏物
菊花
俯仰
写景
秋天
情感
思乡
佳节
译文
风流的人稍事休息后,开始用笔写下了题目。
我现在思念着黄菊,想与你一起靠近那美丽的窗户。
秋天先来了,桂子随风飘落,莲花在水中也渐渐老去。
回望过去和现在,都只是生活的痕迹,所以随意写下岁月中的一段历程。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翌的作品,名为《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其五)》。从内容来看,诗人借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有赏菊花的习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怀旧之情。“风流人稍间,涉笔为题舆。”这一句点出了诗人在文人圈中游走,挥洒自如地写下这首诗作为纪念。这里的“题舆”可能指的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今我思黄菊,携君近绮疏。”诗人在此刻怀念着那已经不再见到的黄菊花,同时也想象着与友人一同走进那些细密繁复的枝叶中。这里的“黄菊”有可能是指黄色的菊花,或者是因为时间流逝而显得有些许凋零。“先秋飘桂子,出水老芙渠。”诗中的“先秋”意味着季节的更替,即将进入秋天,而“桂子”则是在风中飘落。这里的“桂子”可能是指桂花的果实,也象征了岁月流转和事物更新换代。而“出水老芙渠”则形容了那些从水中生长,年岁已久的荷叶。“俯仰俱陈迹,聊书岁执徐。”诗人在这里通过俯首仰视来回顾过去的足迹和往事,同时也记录下这些岁月里所积累的情感。这里的“岁执”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聊书”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文字来保存这份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事物更新换代的深刻体验。
朱翌
359首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