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边塞
战争
抒情
劝勉
写景
哲理

译文

天意何其残酷,使得东边的人们万骨枯竭。
你现在要出门远行,只留下残兵老将守备家中。
想从东海购粮以供支持,但是因为与敌国(天吴)对峙,通道被隔断。
这里的关门前路十分狭窄,如同一条线,无人能够送来大量的粮草支援。
国家的库府也早已空虚匮乏,就连江南也荒凉芜废。
主上偏爱眷顾东边的人事,治理的赋税之事由我们这些儒生承担。
令人悲哀的是那些沟壑中的贫瘠之地,一旦遭遇饥荒和灾难,人民便受到谴责。
谋士们缺乏长远的考虑,庸俗的官员们也不愿接受好的建议。
真正的勇士们重视的是忠诚和勇气,他们愿意舍弃生命也不背离正道。
在这困难重重之时,唯有坚守忠信,作为我们立身的根本。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林大春所作的《送麻正郎督饷辽东时辽东大饥》。诗中描绘了辽东地区因饥荒而民不聊生的惨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僚阶层失职的批评。首句“天意何荼毒”,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不满和愤怒,暗示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这场灾难。接着,“东人万骨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辽东地区因饥荒而死亡的人数众多,景象凄惨。“君今出门去,残兵应待哺”两句,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暗指友人前往辽东督饷,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府对饥荒的应对不足。“欲从东海籴,翘首隔天吴”描述了友人可能需要从遥远的地方购买粮食,但又面临着重重困难,体现了物资运输的艰难和辽东地区粮食短缺的严重性。“关门路一线,谁能飞万刍”进一步强调了物资运输的困难,即使有粮食,也难以迅速送达灾区,救助民众。“泉府良苦竭,江南亦荒芜”指出不仅辽东受灾,江南地区也可能面临粮食危机,展现了灾难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主上眷东顾,治赋属吾儒”表达了对朝廷关注和支持的期待,同时也点出了知识分子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责任。“嗟彼沟中瘠,饥溺予之辜”直接表达了对未能有效解决饥荒问题的自责和遗憾,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谋臣乏长虑,俗吏厌良图”批评了官僚阶层缺乏长远考虑和执行良策的能力,暗示了政治体制的问题。“所贵壮士心,舍命自不渝”赞扬了勇敢的战士们坚守承诺,不惜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最后,“勉矣复何道,忠信以为躯”鼓励友人在困难面前坚持忠诚和诚信,以实际行动为民众服务,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辽东饥荒的描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