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抒情
禅意
人生哲理
风景田园
其中:

译文

净居的众多天人,他们的宫殿随着心愿而变化。
年轻时出仕,老年却不能回归故土,重重的门被丛生的草木遮蔽。
道人在茂密的丛林中修行,妙语从寂静的禅定中流出。
人的身体如同浮云一般,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
我一生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我们都有着相似的爱好和准则。
我现在再次为他人提供帮助,语言中已经蕴含了很多责任。
不知何时能有一座茅屋,独自坐在那孤独的高山上。
对佛和祖师的呵斥责骂,像涂抹了千五百年的污渍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净居寺中的生活和心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寺庙环境的清静与超然,"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暗示了这里天人共处,宫殿般的禅房随心所欲。然而,这位修行者年轻时离开尘世,直到老去仍未回归,"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表达了他对于出世生活的坚守。诗人赞美了道人的智慧与禅定,"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认为其言语深藏智慧,源自内心的宁静。他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随缘自在,"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表明修行者的心境如同浮云般无拘无束。诗人提到自己与两位朋友有着相同的爱好,"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这可能是指对佛法的共同追求。然而,他也自嘲自己的言辞华丽,"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暗示自己虽然助缘佛法,但过于华丽的语言可能并不符合修行的质朴本色。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将来能在此地建茅庐独居,"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则可能是对传统佛教教条的挑战,象征着对真理的深入探索,不拘泥于形式。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陈师道

750首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您喜欢

饮酒
宋·陆游
陆生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百年自笑足悲欢,万事聊须付酣畅。有时堆阜起峥嵘,大呼索酒浇使平。世间岂无道师与禅老,不如闭门参曲生。朋旧年来散如水,惟有铛杓同生死。一日不.....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漫述
明·张乔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重赋三高(其三)
宋·周南
千金孰与此身多,惭愧君王用已过。乞得头颅江海去,一生辛苦几渔蓑。
孤灯效玉川子五首(其一)
清·宋湘
无言无笑非无灯,破寺龛前可见曾?又是黄昏供一碗,我真成佛仆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