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春
夜
思
夜
凉
春
寂
寞
,
淑
气
浸
虚
堂
。
花
外
钟
初
转
,
江
南
梦
更
长
。
野
春
鸣
涧
水
,
山
月
照
罗
裳
。
此
景
谁
相
问
,
飞
萤
入
绣
床
。
写景
春天
夜晚
山水
思乡
思念
野鸟鸣涧
山月
译文
夜间的凉气带来春天的寂静,宜人的气息浸透了空旷的厅堂。
漏钟初转响,我在江南的梦境更加悠长。
野外的春声在山涧水边鸣响,山间的月色映照着(佳人)的罗裳。
这样的景色无人来共赏,只有飞萤飞入华丽的绣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春意盎然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遐想。开篇“夜凉春寂寞”四字,已经为读者铺设出一片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萧索的夜晚春色。接着,“淑气浸虚堂”则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新和宁静。这里的“淑气”,指的是温柔和煦的春天气息;“浸虚堂”,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份春意似乎无所不在,连空旷幽深的地方也不放过。“花外钟初转”一句,不仅是听觉上的美妙体验,也为诗中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和仪式感。古代的钟声常被用来点缀时间和空间,这里则更深化了夜半三更时分的静谧与孤寂。“江南梦更长”一句,直接触及诗人的内心世界。“江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丽的代名词,常常与水乡风光、柔和气候以及丰富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里,“江南梦”,既可能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可能是对未来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野春鸣涧水”、“山月照罗裳”两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和自然的环境中。“野春”指的是远离都市喧嚣的田园春色,而“涧水”则是山间清澈的小溪,常与古典文学中的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至于“山月”,则是在夜晚高悬的明亮月光,而“罗裳”通常指的是轻柔飘动的衣摆,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不易觉察的情感流露。最后,“此景谁相问,飞萤入绣床”两句,则是诗人的深情独白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这里的“此景”,指的是前文所描绘的一切;“谁相问”,则是在询问在这宁静而又寂寞的夜晚中,有谁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心境。而“飞萤入绣床”一句,则是对这种美好时光最为贴切的写照。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宛如星辰般点缀着夜晚的寂静,而“绣床”,则暗示了一种精致而又华美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摹,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在元代社会背景下的孤独情怀和审美追求。
张玉娘
132首
自号一贞居士。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猜您喜欢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柳含烟·柳
明末清初·屈大均
青青眼,忍看人。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与罗巾。红恨绿愁消欲尽,枝上无多风信。一相思作一垂丝。断肠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