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战争
抒情
怀古

译文

战士们为国事辛勤劳作,远离家乡,穿越玉门关,前往边疆。
在虎帐中,春风无法触及远方,战士们身披的铠甲在清霜中显得寒冷。
射箭如同落雁飞行,射出的箭支迅速如银箭,拉弓的响声伴随着铁环的回响。
夜深人静时,鼓角声声催人思乡,乡梦时常被打断。
军队严阵以待,铁骑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他们攻破敌人的阵地,最终在燕然山取得胜利。
前方的捷报传回京城,战士们骑着游马斩楼兰的英勇事迹传遍天下。
写信回家告诉妻子和孩子好消息,然而,这夜晚的亲密话儿却是如此难以开口。

赏析

这首《塞上曲》是元代女诗人张玉娘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将士们英勇守卫国家的场景。首联“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为了国家的安宁,将士们不畏艰难,长途跋涉,出征边疆。这里“玉关”代指边关要塞,形象地展现了将士们远离家乡,投身战场的壮烈情景。颔联“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运用对比手法,将温暖的春风与寒冷的清霜并置,一方面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们面临的严酷挑战。虎帐,借指军营,春风远,象征着温暖与希望,而铠甲清霜寒,则描绘了战场的冷峻与战士们的坚韧。颈联“落雁行银箭,开弓响铁环”,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落雁行,形容箭矢如大雁般密集飞射;银箭,比喻箭头,此处形象地描绘了箭矢的锋利与速度;开弓响铁环,则通过开弓的声音和铁环碰撞的声音,营造出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尾联“三更豪鼓角,频催乡梦残”,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激烈与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三更时分,鼓角齐鸣,不仅激起了将士们的斗志,也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乡梦残,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接下来的“勒兵严铁骑,破虏燕然山”,描述了将士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敌人的场景。燕然山,古代边防要塞,这里借指战场,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尾句“宵传前路捷,游马斩楼兰”,预示着战报传来,捷报频传,游马代表传递消息的使者,斩楼兰则象征着战胜敌人,取得了胜利。这一句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感。最后一联“归书语孀妇,一宵私昵难”,则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与牺牲。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牺牲,使得家中留下了许多孤苦无依的妇女,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塞上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边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战争对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深远影响,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张玉娘

132首
自号一贞居士。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