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哲理
赠别送行
赞美道者
写人论心
哲理

译文

领悟真理的人会被猜疑,他独自在都城闭门修炼。
头发由白转黑,内心却在喧嚣中保持宁静。
饥饿与口渴只通过调整呼吸来应对,儿孙的长寿也得益于他的修炼。
这才明白,真正的仙人隐藏于世,并非一定要在深山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蠙的《赠道者》,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的修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道的赞美。“得道疑人识”一句,表明真正懂得大道的人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迷惑。接下来的“都城独闭关”,则是形象地描绘出这位修道者远离尘嚣,独自在深山中闭门修行的景象。“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两句,分别从外表和内心两个层面,展示了修道者的超然物外。他们不受年龄变化所影响(头发由白变黑),内心更是处于纷扰尘世之中而保持着一份超脱的宁静。“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两句,则描述了修道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对于生理需求的满足仅在于调和自己的气息,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即使面对后代(儿孙)的期望,也只是停留在脸上的笑容,不为世俗所羁绊。最后,“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仙者”的认识,即真正的修道者并不一定隐居于深山,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这也正体现了张蠙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赞赏。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道家文化的深刻领悟。

张蠙

101首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