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竹
夫
人
汗
青
书
墨
沁
肌
凉
,
李
卫
曾
携
近
竹
床
。
眼
孔
盈
盈
看
熟
客
,
泪
痕
点
点
泣
秋
房
。
湘
纹
冷
淡
宜
湘
簟
,
玉
体
玲
珑
称
玉
郎
。
秦
虢
流
封
无
梦
到
,
傍
人
空
以
睡
为
乡
。
情感
怀古
人物
赞颂
秋天景色
女子之美
译文
沁着凉意的汗水沾染了古籍的书墨,李姓的侍卫曾经携带竹床靠近我身边。
眼睛里含着盈盈的光,看着熟悉的客人,眼泪一点点滑落,哭泣的声音在秋天的房间里回荡。
湘水般清冷的月光,正适合湘竹的席子;她那晶莹剔透的身子,真是与她的丈夫(玉郎)相配。
即使远方的秦地虢州封锁阻断了我进入梦乡的通道,旁人(或许是某人)只能将睡觉当做他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名为《斑竹夫人》,作者黄庚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诗中通过描绘斑竹夫人形象,展现了她的哀婉与孤独。"汗青书墨沁肌凉"一句,暗示斑竹夫人可能身处历史的痕迹之中,心境凄凉。"李卫曾携近竹床",斑竹夫人曾被亲近,但如今只剩竹床相伴,流露出寂寞之情。"眼孔盈盈看熟客,泪痕点点泣秋房",斑竹夫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旧日熟客的怀念,而泪水滴落在秋日的房间,更显其哀伤。"湘纹冷淡宜湘簟,玉体玲珑称玉郎",斑竹夫人的肌肤如湘水般清冷,身姿如同湘妃竹般秀美,然而她的心境却与这美名不符,只能独自承受。最后两句"秦虢流封无梦到,傍人空以睡为乡",表达了斑竹夫人对往昔荣华不再的感慨,连梦中也无法再见那些曾经的封地和爱人,只剩下身边的人只能以睡眠来逃避现实的苦楚。整体上,这首诗以斑竹夫人的形象,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变迁与无奈。
黄庚
436首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猜您喜欢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洞玄观
宋·杨备
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宋·辛弃疾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馀人始知。过雨沾香辞落蒂,随风飞絮趁游丝。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
闻日本乃木大将殉日皇事感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将军死所胜沙场,凛凛君臣义不忘。早识大伦捐二子,晚标奇节报先皇。飞腾洒落千秋思,忠孝坚贞一室芳。亡国孤累惊破柱,伤心无面赞堂堂。
落梅风
元·马致远
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菩萨蛮(其五)题云岩
宋·辛弃疾
游人占却岩中屋。白云只向檐头宿。谁解探玲珑。青山十里空。松篁通一径。噤嘇山花冷。今古几千年。西乡小有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