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地点
春景
自然情感
秀野亭之景
田园风光

赏析

这首宋诗《秀野亭(其一)》是范端臣所作,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超然心境。首句“乞得天公五亩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仿佛向天公祈求五亩之地的春色。接下来,“暂抛手板著纶巾”暗示诗人暂时放下俗务,换上文人士大夫的纶巾,享受片刻的闲逸生活。“搴花露粉频沾袖,洗竹山光忽傍人”两句,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如采摘花朵、欣赏山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心境的宁静。露粉沾湿衣袖,山光映照身旁,都体现出诗人对秀野亭环境的喜爱。“金点流莺田幂幂,雪翘幽鹭水粼粼”描绘了田园风光中的生动画面,流莺的歌声如金点般在田野间回荡,而幽静的白鹭则在水面轻盈地飞翔,水波粼粼,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最后,“尊前无地栖荣辱,秀野亭中自在身”表达了诗人在此处的超脱心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在秀野亭中,他可以忘却荣辱,享受那份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秀野亭的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范端臣

24首
自幼从叔父范浚学,千言成诵,过目不忘。诗书易理,备研其精;正草隶篆,皆造于妙,为范浚高第弟子。著有《蒙斋集》,包括诗集3 卷,文集20 卷行世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宋·张孝祥
烂烂明霞红日暮。艳艳轻云,皓月光初吐。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爱花常为花留住。今岁风光,又是前春处。醉倒扶归也休诉。习池人笑山翁语。
旅夜
清·万同伦
旅夜百忧煎病骨,坐看尘掩匣中力。残镫耿耿客无赖,落月茫茫鸡乱号。隔岁河流决瓠子,几时战伐息临洮。淮阳一卧惊春至,种种羞将短发搔。
秀华续咏(其三十)刘采春
清·黄金石
浙东风味果何如?廉访句留十载余。领略镜湖春色好,因循原不为鲈鱼。
三月三日滁州
明·沈一中
古堂七日容高卧,上巳春阴眼乍开。纳纳乾坤谁主客,冥冥风雨自楼台。飐墙银杏可三丈,窥户黄鹂能百回。韦涧欧亭俱不恶,登临空羡掌中杯。
春兴四首(其四)
明·胡俨
地僻幽栖处,有时闻马嘶。每劳京国使,常过杜陵溪。径转苍苔滑,门临绿树齐。相看忘野逸,旋复惜分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