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崿
岭
阴
风
吹
我
衣
,
左
右
入
石
壁
。
石
色
寒
更
青
,
萧
萧
响
枯
枥
。
深
行
方
惨
淡
,
路
尽
两
崖
辟
。
群
山
岔
然
来
,
千
里
平
若
席
。
兹
惟
东
周
壤
,
气
象
雄
万
国
。
山
河
拱
别
都
,
自
古
帝
皇
宅
。
轘
辕
天
设
险
,
坐
制
万
夫
力
。
周
公
卜
迁
鼎
,
彼
肯
事
无
益
。
天
寒
僮
仆
愁
,
岁
晚
霜
霰
逼
。
缅
思
垂
堂
戒
,
揽
辔
三
叹
息
。
写景
咏史
抒情
地点
秋景
寒风
山水
怀古
冬景
地点名胜
译文
阴冷的风吹过我的衣衫,四周是深邃的石壁。
石壁的颜色因寒冷而显得更加青翠,枯老的树枝在风中萧瑟作响。
深入前行,环境显得更加凄凉黯淡,路途的尽头,两旁的山崖豁然开朗。
群山延绵而来,平坦的土地像铺开的席子一样广阔。
这里正是东周的疆土,它的气象雄伟,可以涵盖万国。
山河环绕着帝都,自古以来就是帝皇的居所。
轘辕地势天险,坐镇此地可以掌控万军之力。
周公曾选择将鼎器迁于此地,若是不采取相应措施,将无所收益。
天寒地冻让仆人们发愁,又到了岁末霜霰逼人的时节。
我深思远虑,垂念教诲的戒言,不禁揽辔而三声叹息。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攀岩登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阴风吹我衣,左右入石壁”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寒风凛冽,仿佛穿透了坚硬的石壁,给人以一种超脱物外的感觉。接着,“石色寒更青,萧萧响枯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秋意浓重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石色和枯木声音的刻画,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在季节更替中的肃穆与苍凉。“深行方惨淡,路尽两崖辟”表达了诗人行走至深山之中,面对着荒凉萧瑟的景色和道路的终点。这里的“惨淡”形容了自然界的冷清与孤寂,而“两崖辟”则展现了山势的雄伟。“群山岔然来,千里平若席”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片开阔的视野。诗人登高望远,山峦如波涛般接连不断,而在这一片辽阔中,却又给人以一种平和之感,如同摊开的一张大网。以下几句“兹惟东周壤,气象雄万国。山河拱别都,自古帝皇宅”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东周遗迹所在之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山河环抱之中藏着的是一座座帝王的宫殿。“轘辕天设险,坐制万夫力”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力的渺小。诗人通过对山势天然险要的描绘,以及人类力量在这自然面前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力量的敬畏。“周公卜迁鼎,彼肯事无益”则是引入历史典故,周公东征时迁徙鼎彝(古代青铜器物),而这件事在诗人看来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里可能隐含着对过往繁华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最后,“天寒僮仆愁,岁晚霜霰逼”表达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而“缅思垂堂戒,揽辔三叹息”则是诗人在山中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某种教诲或警策的深思。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历史文化的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内涵。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