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
雨
四
首
(
其
四
)
柯
山
老
人
家
四
壁
,
深
居
闭
门
不
下
席
。
日
补
丹
田
气
三
咽
,
自
言
兹
味
胜
玉
食
。
无
田
无
屋
一
空
囊
,
不
管
门
前
水
三
尺
。
有
钱
沽
酒
便
不
忧
,
会
见
天
清
还
白
日
。
抒情
田园
读书
节气
冬日
心态
修为
译文
1、柯山老翁的家四壁空空,他深居简出,常常闭门不出,也不离开席子。
2、他每天都在修炼丹田之气,吞下三口精气,自言这种滋味比玉食还要美味。
3、他没有田地和房屋,只有一只空空的口袋,也不管门前积水深达三尺。
4、只要有钱买酒喝,他就不必担心什么,相信天清气朗,白日依旧会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或道士的生活状态。开篇“柯山老人家四壁,深居闭门不下席”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位长者选择深山古庙作为栖身之所,不问世事,只专心于修炼养生。接着“日补丹田气三咽,自言兹味胜玉食”表明这位老人每天通过调息、打坐等方式修炼内丹,与世俗的美味相比,更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中间两句“无田无屋一空囊,不管门前水三尺”,则是隐喻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无需田地房屋,也不在乎外界的洪水灾难,这里“水三尺”可能象征着世事的波折,但这位老人已经达到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末了两句“有钱沽酒便不忧,会见天清还白日”,则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只要有钱买酒,就无需担忧。最后一句“会见天清还白日”或许意味着在某个清晨,诗人能够看到晴朗的天空,体验到心灵的净化和平静。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世俗纷争,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山中冬至
宋·陈必复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
泊临清遇雪
明·谢迁
千林断飞鸟,万里寒云同。朔风吹霰雪,倏忽瀰长空。入夜犹未已,浙沥呜船蓬。侵晓起推牖,两岸如堆琼。秋来久不雨,煖气乖深冬。来牟阂生意,渴望怜村农。素心重忧国,所愿年时丰。如.....
题陈孟敷耕图
明·王恭
野情鱼鸟边,孤兴寄秋田。霜降黄花酒,山空白日眠。云根缃帙散,林杪桔槔悬。予亦栖栖者,遥知沮溺贤。
幽居即事九首(其四)
宋·陆游
小硙落雪花,修绠汲牛乳。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年来不把酒,杯榼委尘土。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