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
日
晚
步
喜
觉
阳
和
近
,
山
园
策
杖
行
。
草
应
知
地
暖
,
柳
欲
向
人
轻
。
残
雪
通
春
信
,
鸣
禽
报
晓
晴
。
田
闾
未
成
计
,
搔
首
向
春
耕
。
春天写景
田园抒情
怀乡思亲
节气
大寒
励志
译文
感到暖阳渐近的喜悦,我拄着杖在山园中漫步。
草地应该知道地气回暖,柳条似乎也轻轻地向人致意。
残雪似乎传递着春天的信息,鸣叫的鸟儿报告天已放晴。
田间的农事还未规划好,我搔着首等待春耕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在和暖的阳光中漫步于山园之间。"喜觉阳和近"表达了对初春温暖阳光到来的喜悦,而"山园策杖行"则是诗人手持拐杖在山间园中散步的情景。"草应知地暖,柳欲向人轻"一句通过草地感受到的土地温度和柳条似乎想要轻柔地靠近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对春天的期待与迎接。"残雪通春信"则是说冬日的残留之雪也在传递着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而"鸣禽报晓晴"中鸟儿的歌声预示了一天即将到来的晴朗。最后两句"田闾未成计,搔首向春耕"描绘了农人对于未来的收成尚无计划,只能揉着头发,面对即将开始的春耕。这不仅是对农事循环的一种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某种期待与无奈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形象,将早春的景色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诗
魏晋·陈琳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收.....
草堂遣兴答见赠诸公(其一)
明·李正华
悠然扶杖自行歌,春到茅堂风日和。人薄利名何患老,子分耕读不妨多。坐凭片石堪为几,卧覆丛花亦当蓑。却命预陈斗酒待,昨来溪友许相过。
宋中别李八
唐·高适
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
高吟
宋·陆游
食少支撑惟恃粥,力衰举动辄须人。谁知造物犹遗漏,拥鼻高吟又一春。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九)
宋末元初·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