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
城
谣
朝
筑
城
,
暮
筑
城
,
筑
城
欲
高
高
辄
崩
。
江
南
五
月
盛
霖
雨
,
随
崩
随
筑
人
人
苦
。
大
家
筑
城
多
卖
田
,
小
家
卖
产
来
助
钱
。
朝
筑
一
寸
暮
一
尺
,
尽
是
齐
民
膏
血
积
。
争
道
城
高
可
防
贼
,
民
力
已
穷
何
所
益
。
君
不
见
陛
下
盛
德
犹
如
天
,
四
海
一
家
千
万
年
。
金
汤
之
固
非
所
恃
,
何
乃
坐
令
民
力
敝
。
田园
城市景象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歌《筑城谣》由王祎所作,以筑城活动为题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统治者政策的质疑。诗人通过描绘人们日夜辛劳筑城,城池虽高却频繁崩塌,反映出当时工程的低劣和管理的无方。大雨时节,筑城更加艰难,导致田地和财产被贱卖以筹集资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诗中“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一句,揭示了筑城初衷虽是为了防御,但过度消耗民力,反而无助于长远安宁。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皇帝有如天的盛德,国家若不能妥善治理,金汤般的坚固防御也无法抵消民力的衰竭。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批评统治者:“何乃坐令民力敝?”表达了对政府不体恤民生,一味滥用民力的不满。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
王祎
324首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