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湖
夜
泊
卧
听
钟
鼓
隐
层
城
,
一
枕
烟
波
月
二
更
。
归
梦
不
知
乡
树
远
,
浮
踪
暗
逐
浪
花
轻
。
云
埋
丞
相
藏
书
坞
,
星
落
将
军
种
柳
营
。
尽
道
此
中
陈
迹
易
,
鸡
鸣
还
有
马
蹄
声
。
山水
写景
怀古
情感
思乡
夜泊
月湖
秋夜
写水
怀旧
赏析
这首《月湖夜泊》由明代诗人李本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泊于月湖之上的静谧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首句“卧听钟鼓隐层城”,诗人以“卧听”二字开篇,暗示了夜深人静的环境,钟鼓之声在远处回荡,仿佛隐藏在层层城墙之后,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一枕烟波月二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烟波浩渺之中,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湖面,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这一句通过“一枕”与“月二更”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归梦不知乡树远,浮踪暗逐浪花轻”,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梦境中的回归与现实中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梦中的“乡树”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而“浮踪”则象征着现实中的无根与飘零。这两句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云埋丞相藏书坞,星落将军种柳营”,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丞相的藏书坞被云雾遮掩,将军的柳营星光点点,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尽道此中陈迹易,鸡鸣还有马蹄声”,诗人以一句反问结束,指出尽管历史的痕迹容易消逝,但自然界的规律却永恒不变。鸡鸣与马蹄声的交替,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月湖夜泊》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寄怀王震甫客蜀
明·陈荐夫
邛歊东望草离离,峡口春归未有期。怀古思乡两行泪,岂堪同在听猿时。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