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
鸪
天
·
池
梅
疏
萼
点
缀
小
春
采
香
成
咏
黄
叶
围
扉
蔽
竹
窥
。
江
城
花
讯
鹤
先
知
。
旧
时
西
崦
初
三
月
,
此
是
东
风
第
一
枝
。
横
瘦
影
,
弄
愁
漪
。
芳
程
未
较
岭
头
迟
。
镜
中
一
幅
伤
春
槁
,
和
水
和
烟
画
与
谁
。
写景
春天
咏物
写花
伤春情感
怀古
写鸟
镜中画
译文
黄色的落叶环绕着门扉,从竹丛的缝隙中窥视。江边的城市中,花朵的消息被鹤最先知晓。
这片土地曾经在旧时的西山之上,初次迎接了三月的阳光,它如今已然成为了春天的使者,即这盛开的东风第一枝。
横斜的影子在水中摇曳,仿佛在弄出忧愁的涟漪。虽然芳香的旅程尚未赶上岭头春天的到来,但它却也在其中添上了一丝忧郁的色彩。
镜子中描绘出了一幅因春逝而枯槁的画面,但究竟是与谁一同,在水中、在烟雾中画出了这幅画呢?
赏析
这首《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由清代诗人郑文焯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池边梅花的静谧景象。首先,“黄叶围扉蔽竹窥”,以黄叶围绕门户,竹林窥视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深秋或初冬的氛围,为后文的梅花出场铺垫背景。接着,“江城花讯鹤先知”,通过鹤在江城传递花讯的细节,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信息融入自然之中,鹤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旧时西崦初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这两句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通过“旧时”与“此是”的对比,以及“西崦”与“东风”的对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点明了梅花作为春天到来的象征。“横瘦影,弄愁漪”,描绘了梅花在水中倒映的瘦长身影,以及水面因梅花倒影而产生的涟漪,通过“愁漪”二字,赋予了画面情感色彩,暗示了梅花虽美却带有一丝哀愁的意境。“芳程未较岭头迟”,表达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并未晚于山岭上的其他花朵,强调了其作为春天使者的重要地位。最后,“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以镜子中的画面比喻梅花的凋零,与水、烟相融合,既表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短暂,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伤之情。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池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郑文焯
364首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