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绿
驿
写景
咏物
秋天
离别
送别
抒情
相思
柳树
佳节
怀古
悼亡

译文

水流带走了波浪,岸边的柳树摇曳生姿,泛起碧绿。
曾经在苏台路上扫落过钿饰的灰尘,沾染在地的柔软柳条被秋色笼罩。依恋地询问水乡之地。
常常回忆起长亭送别的情景。
在西风中,手牵手走过了空荡的四桥,水面上的绿草平添了三次生长的痕迹。春天总是留有过去的痕迹。
记得有如飞絮般的帷幕在帘旌上轻轻摇动,还有那卷起的花席和帆席。汀洲上的萍实吃了一年又一年。
感叹两鬓白发缠绕,一声金缕般的歌声,离魂飞越远近的驿站。
送别秋天的老去江北,心中充满了哀伤。混乱的愁思堆积如山。
舞袖飘零无处安放,歌扇也沉寂无声,相思之情深入骨髓,情绪到了极点。
思念骑马远去的残梦,酒边孤寂的笛声。单薄的衣衫上铅色的泪痕,如同暗夜中的雨滴,在半夜里滴落。

赏析

这首词以秋柳为题材,通过描绘秋风中的残柳,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欢聚与离别的深深怀念。"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描绘了秋风吹动下,柳枝摇曳的凄美景象,暗示了时光流逝。"苏台路曾埽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借苏台之路和落叶的秋色,寓言了人事如梦,繁华不再。"依依问水国,频忆长亭送客",词人回忆起在水边长亭送别的情景,情感深沉。"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进一步渲染了秋风萧瑟,旧日欢聚之地只剩下空荡的四桥和上涨的河水,增添了离别的哀愁。"春光总陈迹",感叹春光已逝,只剩回忆。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絮袅帘旌,花捲帆席",描绘了昔日宴饮的热闹场景,而今只剩下词人的孤独与思念。"汀洲萍实经年食",以萍实比喻词人长久的漂泊生涯,"离魂飞度远近驿",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送秋老江北",点明季节更迭,词人心境悲凉。"乱愁积",直接抒发内心的纷乱愁绪。"奈舞袖飘零,歌扇沈寂",形象地写出词人对往昔热闹生活的追忆,以及如今的寂寞。最后,"念马上残梦,酒边孤笛",借梦境和孤笛声表达无尽的相思,"单衣铅泪,似暗雨、夜半滴",以雨滴比喻词人内心沉重的悲伤,将情感推向高潮。总的来说,郑文焯的这首《兰陵王·秋柳和清真》以秋柳为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落寞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

郑文焯

364首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