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
刀
歌
为
云
若
司
马
作
云
若
司
马
真
英
豪
,
磨
墨
捉
我
题
宝
刀
。
此
刀
不
许
俗
笔
写
,
也
须
笔
健
如
刀
者
。
拔
鞘
相
夸
风
满
庭
,
将
拔
未
拔
刀
先
鸣
。
电
光
荧
荧
射
窗
冷
,
夫
容
飘
飘
上
手
轻
。
伸
则
铿
然
屈
则
转
,
从
古
英
雄
善
舒
卷
。
海
上
长
鲸
见
汝
愁
,
月
中
丹
桂
为
谁
短
。
精
铁
镕
成
历
几
年
,
孟
劳
身
分
压
龙
泉
。
可
磨
巴
汉
三
江
水
,
可
走
哥
翰
万
里
天
。
摩
挲
拟
叩
金
环
问
,
吾
戴
吾
头
不
敢
近
。
今
年
六
月
如
秋
凉
,
疑
是
刀
来
照
此
方
。
吁
嗟
乎
!
神
农
药
,
尧
舜
法
,
一
半
生
人
一
半
杀
。
不
如
君
家
此
物
知
恩
仇
,
不
报
仇
时
绕
指
柔
。
咏物
写宝刀
赞美
豪放
怀古
情感
译文
译文:云若司马真是个英雄豪杰,他磨好墨请我题字并展示他的宝刀。
译文:这把刀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也需要一个笔法矫健如刀锋般犀利的人来描绘。
译文:拔出刀鞘,立刻引起满庭风声,即将拔出时,刀先发出鸣响。
译文:电光般的刀光冷冷地射向窗户,轻飘飘的刀身仿佛有容颜在飘动。
译文:宝刀伸展时声音铿锵有力,弯曲时则灵活转动,自古以来英雄都善于运用它。
译文:海上的长鲸见了你(的宝刀)似乎很忧愁,而月亮中的丹桂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缩短了。
译文:经过数年冶炼而成的精铁制成宝刀,其威猛的“孟劳”与龙泉宝剑不相上下。
译文:这把宝刀可以磨得比巴汉的三江水还要锋利,也可以用来行走在哥翰的万里天空之上。
译文:我轻轻摩挲着这把宝刀的金环想询问其来历,但我不敢靠近它(因为它的威力和神秘)。
译文:今年的六月像秋天一样凉爽,我怀疑是这把宝刀带来的光芒照耀了这里。啊!真是令人感叹!
译文:神农的医术和尧舜的法制一样,一半是救人生命的良药和仁政,一半则是用来制裁和惩罚的严法。
译文:不如你家的这把宝刀了解恩仇之事,即使不报仇时它也像绕指般柔顺而听话。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为云若司马所作的《宝刀歌》,以宝刀为题,赞美了宝刀的不凡品质和象征的英雄气概。诗中通过描绘宝刀的锋利、灵动和历史沉淀,展现了其超凡的威力与艺术价值。"云若司马真英豪"开篇点明主题,随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磨墨捉我题宝刀"、"拔鞘相夸风满庭"、"电光荧荧射窗冷"等,形象地刻画出宝刀的锐利和气势。诗人还借刀喻人,将宝刀与古代英雄相提并论,如"从古英雄善舒卷",暗示宝刀如同英雄人物,既能展现威猛,又能隐忍不发。"海上长鲸见汝愁,月中丹桂为谁短"运用夸张手法,进一步强调宝刀的震慑力。"精铁镕成历几年,孟劳身分压龙泉"则揭示了宝刀的来历和制作工艺的精湛。最后,诗人以"一半生人一半杀"表达宝刀的双面性,既有保护也有毁灭,而云若司马家的宝刀更懂得恩仇,"不报仇时绕指柔"体现了其忠诚与智慧。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既是对宝刀的赞美,也是对英雄精神的颂扬。
袁枚
95首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猜您喜欢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