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写景
秋景
怀旧
友情
山水
地点
别业
抒情

译文

译文:我过去喜欢在杜鹃楼读书,当秋天的霜叶变得红透时,我仍然坐在那里不曾休息。
译文:我们分别后,那些美丽的烟霞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当我再次回来时,松树和菊花正盛开在秋天。
译文:我想找到一位老僧的居所进行改造,当我们谈论到那座青山时,即使白发苍苍也感到无比羞愧。
译文:我最喜欢的就是与仲蔚为邻,建造简单的茅屋,这样城市和自然就不会被隔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与友人杜鹃楼读书时光的怀念,以及别后对山水云霞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读书曾爱杜鹃楼"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杜鹃楼读书场景的深情回忆。"霜叶红时坐未休"则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仍沉浸在书海中不愿离去的情景。"别后烟霞常入梦"写出了离别后,诗人常常在梦境中回到那如画的山水之间,寄托着对友情和自然的深深眷恋。"重来松菊正逢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再次来访时,正值松菊盛开、秋意浓厚的季节的期待。"欲寻老衲精蓝改"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隐居之地,过上修行生活的心愿,"话到青山白发羞"则流露出岁月流逝、自己已年华老去的感慨。最后两句"好是结茅邻仲蔚,不教城市隔林丘"表达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即远离尘嚣,与自然为邻,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总的来说,笪重光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笪重光

6首
笪重光(1623-1692),清朝书画家。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省句容人。一江苏丹徒人作。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卒年七十。笪重光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有《书筏》、《画筌》传世。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