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秋景
夜泊
寒浦
古村荒废
月夜

译文

月光映照下的夜晚,三江水静静流淌,四周的云雾也慢慢消散,呈现出一片宁静。
这里的淤泥使得小船难以移动,寒冷的江面难以容纳较大的船只。
风吹折了长长的野草,薄冰截断了细小的溪流。
古老的村庄里空空如也,只剩下排列的树木,荒废的边塞已经很久没有高楼的踪影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巴陵停泊时所见的宁静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月夜下的江面图景。首句“月夜三江静”,直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的宁静,暗示出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氛围。接着,“云雾四边收”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云雾的消散使得视野更加开阔,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江面的平静与冷寂。淤泥无法承载船只,寒浦只能勉强容纳小舟,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某种隐喻或感慨。“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描绘了风与冰的自然现象,回风使得长草折断,轻冰让细流断绝,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寒冷与力量。同时,这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变化,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将视角转向远处,古村中树木排列,但村落已成空旷,荒废的戍堡中久无楼宇,这一景象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也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深刻洞察的智慧。

朱超

17首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在梁国做中书舍人。原本有集,现今已经丢失,留存到今只有十多首作品。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全州道中
明末清初·屈大均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孤村阴雨外,古道白云西。风定分泉响,山深少鸟啼。故乡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雨后十首(其一)
明·何景明
水涨孤村白,天垂四野青。开门秋雨霁,间步郭西亭。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