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天
田园
咏物
大雁
农家情感

译文

疏疏的树林上挂着斜阳余晖,青山之外鸟儿已归巢,唯见一抹淡淡的余影。
碧绿的树木还未凋零,蝉却已经老去,黄芦丛中,大雁初飞。
千头橘树环绕着家宅,十亩湖田的丰收景象令人心愿不违。
村中社鼓声声,农家自酿的酒美甘甜,欢庆丰收的农家热闹非凡,稻梁丰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乡村画卷,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与自然之美。首联“疏林落落挂斜晖,鸟外青山一发微”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夕阳西下时分,稀疏树林间挂着一抹斜阳,远处山色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颔联“碧树未凋蝉已老,黄芦才起雁初飞”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绿树虽未完全凋零,但蝉声已渐稀,而芦苇刚刚开始泛黄,大雁正准备南迁,暗示着秋天的深入。颈联“千头园橘家相近,十亩湖田愿不违”转而聚焦于农事活动,描述了附近橘园里千株橘树累累硕果,以及湖畔十亩良田上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与满足。尾联“社鼓彭彭村酒美,农家欢庆稻梁肥”则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面,社祭之后,村民们举杯共饮,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丰饶的收获,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情谊和生活的幸福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美和对丰收喜悦的深切感受。

林廷玉

82首
烟霞病叟,成化二十年(1484)成三甲进士,历吏科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因涉唐寅考场舞弊案,被贬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升任湖南茶陵知州,倡建洣江书院,聚生徒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寒署不辍。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饷哗变,因士兵怨左布政使 伍符裁省月粮。廷玉与副使高文达出面劝解得缓。后因御史董建中劾其拗执褊刻,乞归,家居二十年,著述自娱。嘉靖十一年(1532)病逝,终年78岁。有《南涧文录》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