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二
月
奉
教
作
玉
烛
年
行
尽
,
铜
史
漏
犹
长
。
池
冷
凝
宵
冻
,
庭
寒
积
曙
霜
。
兰
心
未
动
色
,
梅
馆
欲
含
芳
。
裴
回
临
岁
晚
,
顾
步
伫
春
光
。
写景
冬天
兰花
梅花
抒情
期待春光
译文
新的一年即将结束,铜制的计时器还很长
夜晚的池塘表面结冰,庭院里满是早上的霜冻
兰花尚未绽放,梅花馆中预示着芬芳的到来
我在年末徘徊,期待春天的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其中蕴含着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首句“玉烛年行尽”通过蜡烛的燃烧来比喻一年即将过去,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觉。“铜史漏犹长”则是说虽然时光匆匆,但钟表上的滴答声还在继续,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接下来的“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严寒景象。池水结冰,庭院中早晨的露水也变成了霜花,这些都展示了自然界在严冬中的静谧与美丽。然而,在这冰冷的环境中,“兰心未动色”和“梅馆欲含芳”却透露出一丝生机。兰草虽然还没有显现出它的颜色,但它的内心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生;而梅花则是想要绽放,它们在严寒中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最后,“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反思,同时又充满期待地停留在年末的时光里,珍惜并享受即将到来的春日阳光。这也暗示着,即使是在最冷的季节,也有生命力与希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冬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生的期待和珍视时光的心情。
李峤
213首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