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冬天
兰花
梅花
抒情
期待春光

译文

新的一年即将结束,铜制的计时器还很长
夜晚的池塘表面结冰,庭院里满是早上的霜冻
兰花尚未绽放,梅花馆中预示着芬芳的到来
我在年末徘徊,期待春天的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其中蕴含着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首句“玉烛年行尽”通过蜡烛的燃烧来比喻一年即将过去,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觉。“铜史漏犹长”则是说虽然时光匆匆,但钟表上的滴答声还在继续,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接下来的“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严寒景象。池水结冰,庭院中早晨的露水也变成了霜花,这些都展示了自然界在严冬中的静谧与美丽。然而,在这冰冷的环境中,“兰心未动色”和“梅馆欲含芳”却透露出一丝生机。兰草虽然还没有显现出它的颜色,但它的内心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生;而梅花则是想要绽放,它们在严寒中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最后,“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反思,同时又充满期待地停留在年末的时光里,珍惜并享受即将到来的春日阳光。这也暗示着,即使是在最冷的季节,也有生命力与希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冬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轮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生的期待和珍视时光的心情。

李峤

213首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