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多
令
·
四
月
初
九
日
作
春
树
噪
昏
鸦
,
春
城
咽
暮
笳
。
正
纷
纷
、
红
雨
迷
花
。
都
是
东
风
来
往
路
。
恁
回
首
,
便
天
涯
。
帘
幕
几
重
遮
,
深
深
燕
子
家
。
莫
思
量
、
旧
日
繁
华
。
纸
醉
金
迷
谁
会
得
。
已
春
色
,
一
分
差
。
春天
写景
抒情
怀古
离别
情感
思乡
落花
节令
译文
春日里的树木之间,昏鸦啼叫,春城之中,傍晚的笳笛声声咽。纷纷扬扬的花瓣,像是红色的雨滴,让花儿显得更加迷人。
这条路是东风来来去去的通道。你若回头看,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身处天涯海角。
重重的帘幕遮挡住视线,深藏的燕子家中难以寻觅。不要去想以前那繁华的日子了。
谁能够理解这纸醉金迷的生活呢?如今春色已有一分褪去,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再。
赏析
这首《唐多令》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城市与自然交织的凄美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更迭中特有的情感与景象。“春树噪昏鸦,春城咽暮笳。” 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春日的树木上,乌鸦的鸣叫显得格外刺耳,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无常。而城中,傍晚的号角声低沉而悠长,似乎在为逝去的美好时光哀悼。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预示着春天的结束。“正纷纷、红雨迷花。都是东风来往路。” 接下来,诗人将镜头转向自然界的花朵,描述了一场如雨般的花瓣飘落,如同红色的雨点洒满大地,遮蔽了鲜花的娇艳。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花瓣随风飘散,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流逝,正如东风吹过,带来的是新与旧的交替。“恁回首,便天涯。” 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回首过去,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遥远的故乡,都只能成为记忆中的远方。这里,“天涯”不仅指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与孤独感的象征。“帘幕几重遮,深深燕子家。” 诗人转而关注到家中的一隅,帘幕重重,燕子筑巢的温馨小屋。这一场景看似宁静,却暗含着对家的渴望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动荡的世界里,家成为了心灵的避风港。“莫思量、旧日繁华。纸醉金迷谁会得。” 最后两句是对过往繁华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纸醉金迷的生活虽然令人向往,但真正能理解其背后的辛酸与虚幻的人又有几个呢?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警醒,提醒人们珍惜眼前,脚踏实地。整首词通过对春末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独特感悟。在淡淡的忧伤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活真谛的探寻。
王鹏运
143首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