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春天
写花
闺怨
惜时
怀古

译文

春天来了,我本想试穿轻薄的衣服,却发现仍带着冬天的寒冷,心中的愁思便像东风吹过的种子,深植心田。
闲暇时抛出金弹子想要打落飞过的小黄莺,却不知道在遥远的地方,那无情的流浪子还在自顾自地寻找情感。
屏风后面的山是否有人行走的路径?这份被禁锢的愁绪如此浓烈,我们怎能承受得起?
我愿花落飘舞出满山的芬芳,但却没有人像我一样去想保护春天那如诗如画的阳光。

赏析

这首《虞美人》由清代词人王鹏运作于笔下,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里的一段愁绪。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层次,展现了主人公面对春衣未脱之寒、东风吹起的愁绪以及对远方游子的思念。“春衣欲试寒犹重”,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人物心境的矛盾。春天到来,主人公想要穿上轻便的春衣,却仍感寒冷,这不仅是因为天气尚未完全回暖,更是内心深处难以驱散的愁绪所致。这里的“寒犹重”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寒冷,更象征着情感上的沉重负担。“愁是东风种”,将愁绪比作东风播下的种子,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滋生与蔓延,如同春风般无孔不入,让人无法逃避。这种比喻既生动又深刻,展现了愁绪的无形与难以捉摸。“闲抛金弹打流莺,不道天涯荡子尚关情”,通过主人公闲适中的一幕——打落飞翔的黄莺,却无意间触碰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一细节看似不经意,实则蕴含深意,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挂念。“屏山可有人行处,禁得愁如许”,将视线转向屏风后的世界,提出疑问:在这封闭的空间里,是否还有人能理解或感受到这份沉重的愁绪?这里不仅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感,也暗示了外界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接纳。“拚教花落舞山香,谁向曲中念取惜春阳”,最后两句将愁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主人公愿意让花朵凋零,只求山间的香气能陪伴自己度过这段难捱的时光。同时,通过“惜春阳”的反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整体而言,《虞美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春日里面对自然与情感双重挑战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王鹏运

143首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猜您喜欢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