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昌
道
中
梭
头
船
子
靸
鞋
轻
,
逆
水
上
滩
三
日
程
。
岸
回
时
见
虎
狼
迹
,
村
远
不
闻
鸡
犬
声
。
人
事
往
来
何
日
定
,
世
途
登
顿
几
时
平
。
老
怀
莫
为
投
荒
怯
,
喜
有
青
山
绕
县
城
。
写景
抒情
人生哲理
山水
秋天的景致
旅途中感受
怀乡之情
励志
译文
(我乘船而上)穿着轻便的鞋子和头巾,船在逆流中艰难前行,一路行来用了三天的时间。
转过河湾,不时看到虎狼留下的踪迹,但因村庄太远,却听不到鸡鸣犬吠之声。
人事关系纷繁复杂,什么时候才能有定局?人生路途艰难险阻,何时才能太平?
尽管我年老体衰,但我不怕被流放到荒凉之地,因为县城周围有青山环绕,景色优美。
赏析
这首《会昌道中》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偏远山路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梭头船子靸鞋轻”,以轻盈的步履和简朴的行装开篇,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轻松自在,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接着,“逆水上滩三日程”描述了逆流而上的艰难,以及这段旅程的漫长,隐含了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不安。“岸回时见虎狼迹,村远不闻鸡犬声”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乡村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虎狼的踪迹与鸡犬的缺失,象征着人烟稀少、环境险恶,更深层地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人事往来何日定,世途登顿几时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困惑,对世间纷扰与变迁的感慨。在这样的旅途中,诗人不禁思考起人生的归宿与意义,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最后,“老怀莫为投荒怯,喜有青山绕县城”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因青山环绕而感到一丝安慰与喜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希望的坚持。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明代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董纪
471首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漫述
明·张乔
自怜孤韵不投时,懒学逢迎惹世嗤。笔墨有灵偏伴我,风花无力欲依谁。空宵卧病禅心进,幽梦侵愁瘦影知。得遇梁鸿与偕隐,百年宁负住山期。
再和
宋·杨杰
君赋江山数十篇,人疑吟苦鬓皤然。洞庭有浪寒欺昼,太华无云翠插天。鸷鸟懦飞徒累百,疲兵重战必当千。席间莫讶赓酬速,诗债从来笑隔年。
观鱼亭
宋·汤汉
有亭翼然山之阿,源头活水养鱼多。云山四面如画图,金梭上下光相摩。池上木深阴翳地,池下荷生香扑鼻。携酒邀朋池上观,圉圉洋洋真得意。咄,东海鲤,南溟鱼,自信时人莫浅窥,神灵岂.....
喜杜荀鹤及第
唐·李昭象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