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南
洲
南
洲
栖
隐
处
,
东
近
五
侯
山
。
心
迹
浮
名
外
,
行
藏
晏
坐
间
。
新
诗
频
入
刻
,
逸
兴
许
谁
扳
。
永
日
衡
门
下
,
何
人
数
往
还
。
抒情。
写景。
山水。
友情。
赞美。
写。
译文
1、我住在南方的隐居之地,靠近五侯山。
2、我的心迹已经超越了名利之外,我的行动举止在安静地坐着时得以体现。
3、新的诗作频繁地被创作出来,但是又有谁能理解我的超脱逸兴?
4、在衡门下度过一整天,有多少人来来往往呢?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赠南洲》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首句“南洲栖隐处”点出友人隐居的地点,暗示着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次句“东近五侯山”进一步强调了其地理位置,五侯山可能象征着权贵或名利场,与隐居形成对比。“心迹浮名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心境的理解,他超脱于世俗的名利之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接下来,“行藏晏坐间”描述了友人的日常生活,行止自如,心境平和,即使在闲暇时也充满雅兴。“新诗频入刻”赞扬友人创作频繁,诗才出众,作品被刻录流传,显示出他的文学成就。然而,“逸兴许谁扳”又透露出一丝孤独,似乎无人能真正理解并分享这份超然的雅兴。最后两句“永日衡门下,何人数往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常常造访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淡泊。整首诗以赠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欣赏和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
朱浙
227首
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猜您喜欢
送陈教授之潮州
明·岳正
莆阳十日到潮阳,彼此同风即故乡。家近不忧通问少,官闲但苦作诗忙。鳣堂日转榕荫合,马帐风回荔枝香。太守幸逢乡曲好,相过应不废槟榔。
歌风台
元·王艮
淮南不轨天威及,清跸西还过沛中。乐作酒酣乡思激,云飞风起霸心雄。龙光已逐寒烟散,鸟篆空馀碧藓蒙。极目荒台增感慨,冥鸿矫矫入秋空。
驻跸苏州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五载今来又一巡,胥江舟驻郡城滨。仄街按辔斥警跸,比屋迎銮共戴亲。外饰信堪称富庶,远隅自不乏饥贫。益祈岁事常绥稔,何患民风弗化淳。
玉山草堂
元·陆居仁
同宗入洛称三俊,累世留吴尚几家?谷水千秋书有种,昆山一片玉无瑕。内台一笑金钗笋,羽灶当携石鼎茶。见说草堂开绿野,何人分我白鸥沙。
题云深读书处
明·陈枨
卜居静爱钵池山,山下云深一径閒。万卷图书连几案,九街车马隔尘寰。茶烟暝出空濛表,灯火宵分杳霭间。有客问奇常载酒,林扉尽日不须关。
福州贡院联
清·郑祖琛
十六年三度霞关,喜者番风味堂前,新咏同敲秋夜月;八千卷一时云集,问谁蹑鳌峰顶上,雄文高压海门潮。
二月奉母居杭即返棹苏州(其二)
清·许传霈
时从客地赋归来,此日偏教客地回。差幸武林山水接,片帆无碍到苏台。
寄静公郡佐
明末清初·屈大均
君为别驾亦诸侯,近自邕州转柳州。兄弟双江分左右,蛮夷一旦识春秋。雕弓既在龙城出,铜鼓还于象郡留。东粤故人相忆甚,题诗应寄五仙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