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西
悼亡
写景
地点
抒情
怀古
写山
秋节
佳节
哀思
墓葬

译文

在桐木山的西边送别落日余晖,这里百年来的长者要数他最为显赫。
他经历的艰险路程如青泥般崎岖难行,只有满头的白发能见证他过去的经历。
现在这代人的衣冠留给了这位老者,而前朝的官帽则交给了他的儿子。
到了明天,他将归葬在西邙的路上,五世的哀思将刻在百尺高的墓碑上。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为汝南袁君所作的挽诗,通过描绘桐木山的景色和对逝者生平的回顾,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缅怀之情。首句“桐木山西送落晖”,以桐木山作为背景,夕阳西下,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悲凉的氛围,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接着,“百年耆旧数他谁”一句,感叹在漫长的一生中,能留下深刻记忆的人寥寥无几,强调了逝者的独特地位和影响。“畏途几历青泥险,往事惟馀白发知”两句,通过描述逝者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岁月的无情流逝,表达了对逝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今代衣冠遗此老,前朝簪笏付吾儿”则从历史的角度,将逝者与后人联系起来,既是对逝者生前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最后,“明朝归葬西邙路,五世哀思百尺碑”两句,点明了逝者的最终归宿,同时表达了后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以及通过立碑的方式,让这份哀思得以长久流传。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和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挽诗。

何梦桂

527首
生卒年均,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