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侄
涛
时
五
十
又
一
(
其
二
)
经
史
吾
家
学
,
临
池
汝
擅
奇
。
不
缘
争
道
悟
,
自
得
画
前
师
。
下
笔
若
斧
劈
,
疾
书
如
电
驰
。
纵
横
任
神
理
,
千
古
白
猿
知
。
亲情
怀古
写物
艺术
技能
哲理
具体来说:
译文
我家中传有经史之学,而你擅长书法,写起来自成一体。
我不为名利去争夺学习之路的先后,自会寻找到从前老师的学问之道。
你写起字来就像使用斧头劈物,动作快捷犹如电光飞速前行。
你写字的笔触任凭心灵的巧妙理解,这样的技巧只有千年的白猿才能完全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法大家与侄子涛之间的艺术交流,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传承。诗中以“经史吾家学”开篇,点明了家族的学问根基,暗示了书法艺术是家族学问的一部分,强调了书法学习的深厚背景。接着,“临池汝擅奇”一句赞美侄子涛在书法上的独特才能,暗示他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成就。“不缘争道悟,自得画前师”,则表达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并非通过争斗或外在指导获得,而是通过个人的深入体验和内在感悟,如同在画前得到老师的指导一样,强调了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艺术直觉的重要性。“下笔若斧劈,疾书如电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书法创作的过程,将书法的力度和速度比作斧劈和闪电,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感和速度感,体现了书法的动态美和力量美。“纵横任神理,千古白猿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指出书法创作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受拘束,如同白猿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活动,表达了书法艺术追求的自由境界和永恒之美。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强调了个人内在修养、艺术直觉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书心画诗
宋·陈渊
书法从中得,难将笔下寻。欲知神合处,始悟画由心。篆隶秦非古,真行晋迄今。奇踪存翰墨,妙意本胸襟。雄健猊翻石,骞腾鸟出林。古人求笔正,八法响随音。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三)
宋·杨简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只今山色连深翠,孔子明言是孝慈。
寄题四明吴协拙轩二首(其二)
宋·孙觌
老罢谁当问喘牛,羁栖具作寄巢鸠。盖茆一把藏吾拙,便是元龙百尺楼。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宋·释道璨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和故人韵(其一)
宋·文天祥
去岁湟中谷,医疮咸粜新。一言堪救药,三秩敢贪嗔。自是仁由己,休论哲保身。当时若瘖默,何面见乡人。
拨闷
明·张家玉
欲拨牢骚强笑歌,此身其奈此生何。人怜岁月优游少,我抱山河感慨多。报国无才成坎壈,思亲有泪但滂沱。年来枯尽英雄血,独有吞胡志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