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西
便
写景
秋景
泛舟
访友
月夜
抒情

译文

在城东的西边,有柳树和草堂的景色映入眼帘,秋天时芦花盛开,月光照耀在秋水上。
乘着潮水声,有客人从初夜来访;坐在石头上,无人与我对饮晚风。
我对着停泊在荷叶中的船只微笑,隔着邻家可以呼唤酒馆开门。
木樨花的香气弥漫,无需询问何人;歌唱完沧浪之歌后,便要转动篷船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月夜泛舟访友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洒在芦花与秋水之上的静谧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句“柳岸茅堂西郭东”,点明了访友的地点,位于城郊,环境清幽。次句“芦花秋水月明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美,月光如洗,芦花轻摇,秋水潺潺,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接着,“乘潮有客来初夜,坐石何人对晚风”两句,通过“乘潮”和“坐石”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访客与主人在月夜下的悠闲对话,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只有风声与笑声相伴。诗人巧妙地运用“初夜”和“晚风”这两个意象,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友情的深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一笑维舟荷叶里,隔邻呼酒寺门通”这两句,通过“一笑”和“隔邻呼酒”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荷叶覆盖的小舟上,友人欢聚一堂,酒香四溢,这种温馨而自然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纯粹。最后,“木樨香遍浑无问,歌罢沧浪便转篷”两句,以“木樨香”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香气,即使无人询问,也自有一种内在的韵味。歌声结束后,诗人似乎随风而去,留下的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夏夜奉怀景文路分
宋·释道潜
曾櫩霁晚雨,馀响犹滴沥。天风吹浮云,入夜已无迹。月波泛脩竹,滟滟流几席。兰膏灭众炬,凉气满四壁。蕙烟擢铜炉,暗触鼻端息。藜床但危坐,万想本空寂。肺肝既冷然,纨扇亦暂释。将.....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