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
山
溪
·
示
门
人
出
离
苦
海
,
须
要
明
修
炼
。
渐
渐
灭
尘
情
,
默
默
神
功
斡
旋
。
虚
无
造
化
,
丹
鼎
紫
芝
香
,
金
花
结
,
玉
泉
流
,
全
体
神
光
满
。
千
灾
不
染
,
万
病
都
消
散
。
七
窍
总
冲
和
,
八
脉
飞
升
内
院
。
九
宫
十
地
,
六
贼
杳
无
形
,
三
光
显
,
二
童
传
,
一
性
无
移
变
。
哲理
修炼
颂道
禅意
译文
离开苦难之海,需要明白修炼的道理。
逐渐消除尘世的情感牵绊,默默地运用神功进行调节。
虚无之中创造变化,炼丹的鼎炉中紫芝散发出香气,金花凝结,玉泉般的气流流淌,全身充满了神光。
无论遭遇何种灾难,都不会被污染,各种疾病也都消失无踪。
七窍都与内气相通并和谐共处,八脉之气飞升至内院。
九宫十地之内,六种邪念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三光(可能是指日月星等)显现,二童(可能是指道家修炼中的童男童女)传承道法,一心一性毫无改变。
赏析
这首元代王处一所作的《蓦山溪·示门人》是一首修炼心境的道教修炼诗。诗人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引导门人理解修行的重要性和过程。"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强调了摆脱世俗苦难,追求内心清净的重要性。"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描述了修炼者需逐渐消除尘世情感,通过静心修炼达到内在力量的运转。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修炼中的奇妙景象:"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金花结,玉泉流",象征着修炼者在虚无中寻求自然法则,丹鼎炼制出仙丹,象征精神升华。"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表达了修炼带来的解脱与健康。"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进一步描绘了修炼者内外和谐,经络畅通的境况。"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暗指修炼者超越世俗束缚,达到超然境界。"三光显,二童传,一性无移变",则象征着光明照耀,智慧传承,以及本性的恒定不变。整首诗以道教修炼为主题,寓含了对心灵净化、身心合一的追求,富有哲理,体现了道教修炼的精髓。
王处一
95首
道士,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崳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猜您喜欢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白云端和尚赞
宋·释智愚
接纳少机关,勘验无眼目。时时膈气筑,只要煨芦菔。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送惠雅上人西游
唐·朱庆馀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馀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
颂二首(其一)
宋·释善清
铜砂锣里油清净,照见尘中旧主人。寄语禅人猛参取,莫教孤负此生身。
玩珠吟
唐·天然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惺。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知境浑非体,寻珠不定形。悟即三身佛,迷疑万卷经。在心心岂测,居耳耳难听。罔像先天地,渊玄出杳冥。本刚非锻鍊,元净莫澄停。盘.....
临江仙
元·牧常晁
打破这阳炉阴鼎,跃番黑汞红铅。龟蛇龙虎总虚言。六根并四大,阴物一齐捐。有个天然真一种,非心非肾非玄。不容口意识情传。修丹如此到,可谓大罗仙。
颂古二十四首(其二)
宋·释胜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