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西
湖
竹
枝
词
小
姑
女
儿
住
里
湖
,
年
来
十
八
十
三
馀
。
自
从
湖
口
送
郎
去
,
马
上
金
钱
不
受
呼
。
湖
中
采
菱
菱
刺
长
,
芡
头
新
剥
掌
中
藏
。
掌
中
芡
子
眼
中
泪
,
化
作
鲛
珠
来
遗
郎
。
民谣
写水
写情
写人
爱情
西湖
写景
译文
小姑的女儿住在里湖,年纪已经到了十八九岁。
自从在湖口送走你(指某人),就再没有接受过别人的金钱和礼物。
湖中采菱角,菱角上的刺儿很长,新剥开的芡实藏在掌心里。
掌心里的芡子让人联想到眼中的泪水,最后化作鲛人的珍珠留给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在西湖边的生活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小姑女儿住里湖”,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里湖,以及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年轻的女子。接着,“年来十八十三馀”一句,既说明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少女送别丈夫时的情景。她或许曾试图挽留,但最终只能目送爱人远去,连路途上的财物都未敢接受,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与不舍。接下来,“湖中采菱菱刺长,芡头新剥掌中藏”描绘了少女在湖中劳作的场景。采菱、剥芡,这些日常活动不仅展现了她的勤劳,也暗含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最后,“掌中芡子眼中泪,化作鲛珠来遗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少女手中的芡子仿佛变成了她的眼泪,化为珍贵的鲛珠,寄予了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与爱意。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浪漫与哀愁的氛围。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展现了少女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她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既有对爱情的执着,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像,也是对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西湖八绝句(其二)
清·柳是
年年红泪染青溪,春水东风折柳齐。明月乍移新叶冷,啼痕只在子规西。
巫山一段云·美人
清·沈榛
睡起云鬟乱,行来莲步娇。风前旖旎亸纤腰。腻脸晕红潮。欲舞垂罗袖,临妆整玉翘。踏青携伴摘兰苕。远望已魂销。
走笔戏书应令诗
南北朝·徐陵
此日乍殷勤,相嫌不如春。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舞席秋来卷,歌筵无数尘。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秋来应瘦尽,偏自著腰身。
浣溪沙(其二)
宋·吕胜已
直系腰围鹤间霞。双垂项帕凤穿花。新妆全学内人家。惠性芳心谁得似,饶嗔□恶也还他。只消凡事与饶些。
采桑子(其八)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南楼令·题张诗舲词集
清·关锳
春水绿吴舲。江湖听雨程。二十年、梦醒银灯。又是江南梅子熟,有几点、打窗声。残月冷如冰。愁人心上明。一丝丝、泪写吴绫。门外绿杨风正起,休念与、落花听。
西湖八绝句(其一)
清·柳是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