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婉约
写物
手法的使用
情思
四季的秋天
情感的相思
女性之美

译文

译文:初次见到在碧纱窗下刺绣的情景,那双眼睛的眼波流转,显得十分灵动。
译文:或许是误会了某种情意,黄色的光环中(或为光线问题)错误地重叠在红色的牡丹花上,她轻托着纤细的手臂,用翠绿的衣袖掩藏了它的存在。在金色的线里穿起的一对红豆。
译文:情感传递与肉体亲近是息息相关的,但她不应过于痴迷于跳舞,就像喜欢垂杨一样(容易随风摇摆),这样的情愫会使她为爱而变得消瘦。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窗下女子刺绣的画面,细腻地展现了闺中女子的娴静与情感。"初见碧纱窗下绣",以轻盈的碧纱窗为背景,映衬出女子专注刺绣的形象。"寸波频溜",比喻女子的目光如水波流转,流露出内心的柔情。"错将黄晕压檀花",描绘了女子细致入微的动作,她误以为黄晕(可能是刺绣上的图案)能压过檀花的鲜艳,暗示了她的专注和对美的追求。"翠袖掩、纤纤手",通过翠绿的衣袖和纤细的手指,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娇美与灵巧。"金缕一双红豆",红豆象征相思,金线穿针引线,寓意着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寄托。"情通色授",表达了女子通过眼神和动作传递的情感,暗示着微妙的心意交流。最后,"不应学舞爱垂杨,甚长为、春风瘦",女子劝诫自己不要过于沉迷于舞动的身姿,以免因思念而消瘦,流露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牵挂。整体来看,贺铸的这首《窗下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刺绣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情感世界,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

贺铸

874首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汉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